十余位专家齐聚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
2024-11-05 13: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加强社区慢病健康管理,推动基层服务品质“大提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庆祝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70周年暨迁址两周年,11月2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协办,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的“流金岁月,共话健康”系列学术活动-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中心四层大会议室召开。各级卫健委相关领导、学会领导、协会领导、社区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线上超3000人观看。

此次大会主题是“加强医防融合实践,提升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聚焦政策管理、能力提升、基层实践、创新发展四个板块,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医防融合实践,提升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的会议主席、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宁锋向在场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及感谢。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张向东及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分别致辞。张向东提到,社区卫生是我国发展的基石,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是人民赋予的使命,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将按照北京市卫健委的指示和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吴浩曾在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任大红门医院院长一职,重新回到焕然一新的中心,吴浩说:“怀揣着激动、感慨的心情再次走进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下便回忆起当初工作时的艰辛与幸福,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感到光荣和自豪,愿社区卫生工作者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分享阶段第一部分:政策管理

分享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运行评价处四级调研员李紫耽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题,从“为什么要基层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做得怎么样?”三个问题入手,通过解读近些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入手,汇报相关工作成效,他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要将公益性摆在最重要位置,其次坚持人才为先、坚持深化改革、坚持防治结合。

紧接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朱文伟以《北京基层卫生发展策略》为题,从强化落实的角度,对北京市基层资源现状、重点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短板及下一步工作发展进行讲述。朱文伟提到,国家划定80岁以上及60岁以上失能老人为“老老人”,未达到幼儿园入园年龄的3岁以下幼儿为“小小孩”,北京市目前有超过87万的“老老人”,该人群数量还在急剧上涨,“一老一小照护难”的问题已普遍存在,同时基层医疗缺乏统一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发展滞后等问题也迫在眉睫。未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加快促进基层网络建设,促进诊疗同质化;聚焦重点人群深化服务,保障、服务好一老一小;全力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激励机制、科学精准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落实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制。

张向东以今年到访的全国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为例,从行业角度展开《行业助力,交流互鉴,共同推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讲述长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设立犬伤特色门诊,同时带动了社区中心的知名度,倡导各家社区中心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办特色科室;上海某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中心,通过全科与专科医生角色定位与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一体融合模式,建设全科慢病诊疗中心、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妇幼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全专结合服务。张向东呼吁各家社区中心以留下慢病患者为目标,让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流量”变“留量”。

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周楠以《丰台区基层卫生工作政策落地与发展现状》为题对丰台区基层卫生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提到今年丰台区医养结合上门服务至居民家中的两个新举措,第一是通过建立“出院患者健康直通车”服务,打通天坛医院、丰台医院等10家医院与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入院对接工作,形成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对出院患者从住院到居家的全流程“手递手”医疗服务;第二是丰台区将打造10个全专结合诊疗中心,目前已完成中医诊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医养结合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四个项目,未来还将建设康复诊疗中心、血透诊疗中心等,通过在基层打造专科诊疗的方式,平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

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肖建彪以《以文化为引领推动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结合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品牌“红门印象”,对中心业务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设备、特色科室建设、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未来中心将深耕医疗文化,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践行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

分享阶段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在能力提升板块,北京天坛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马力围绕《紧密融合共发展》进行演讲。马力自2023年起任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名誉主任,与中心实现全面合作,进行门诊带教、病房查房、家医组合式签约、跟师学习等。马力介绍道:“目前有42名医生参与到社区病历书写与讨论的工作中,目前天坛医院全科人员已遍布各个社区中心。”同时在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发展上,马力建议,在各社区医院里放一台能“联系”全国各大医院的电脑,建立全国医疗统一信息平台。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卫红以一个个诊疗中的实际病例为例,讲述中医药在基层卫生的应用。她提到,中医有奇效,但中医问诊也有讲究,比如通过聊天式问诊、微笑服务,让患者主动说出更多患病后的细节,这对病历书写及治疗都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倡导中西医全科合作,以手拉手城乡协作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吴浩通过《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全科医生应有什么样的能力进行讲述。吴浩提出全科医生应做“五星级医生”即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的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他提出:“社区全科医生要有固定的人群,固定的患者。社区全科医生的患者更应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进行扩大和诊疗,这是目标也是期许。”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田凌作为“优质基层行”中的专家,深入解读“优质基层行”的感悟与心得,为医务人员夯实工作成效带来满满干货。其中提到,中心主任、分管主任要深入研读、学习政策内容,对工作中需推进、落实的问题要学懂、弄懂,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领悟真谛、善于总结,把握目标,最重要的是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分享阶段第三部分:基层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慧、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瑾主任分别以《AAA妇幼规范化门诊建设实践》《丰富服务内涵,特色科室发展实践》为题,通过对中心发展的特色分析,给予相应建议。赵慧提到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会定期在线上及线下举办“家长课堂”及义诊活动,通过一对一传授妇幼保健知识,进行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项目等,提升健康素养,大幅提升了孕产妇的满意度。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以全科+专科的特色医疗发展路径,联合建立记忆门诊、伤口护理门诊、慢阻肺门诊等,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新颖在《新时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与思考》中提出,目前基层医疗面对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分级诊疗逐步深化的大背景,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探索出工作中需进一步强化医疗,以时间换空间承载医疗服务需求;创新科教,持续进行科研培训;精益管理,以科学高效成本管理,促进家庭医生综合能力提升。

石榴庄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昊结合街道与中心的实践工作,开展“构建公共卫生共同体,同绘健康街道新画卷”,从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石榴庄街道后,通过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牵头,整合街道资源,全方位推动大健康行动的发展,多点位并行,为辖区居民带来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分享阶段第四部分:创新发展

在创新发展阶段,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办主任王云雁首先以《打造党建品牌,凝心聚力铸魂》为题介绍中心在党建引领下开办多项活动,开展多项业务,牵头举办家庭医生进社区等义诊活动。

中心副主任浦佩佩以《医疗质量精细化探索与实践》为题指出,目前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正在走上精细化管理的道路,通过完善并修订医疗质量与安全质控系统,增加《两癌筛查制度》《患者外带药品使用管理规定》等,细化居民就诊过程中可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增强院、科两级分级管理,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浦佩佩提出未来中心提升医疗质量会在优化人才队伍、加大管理力度和范围、反馈与持续改进三方面发力。

中心全科主任邵丽颖、中心保健科科长周重九分别以《全科医疗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的公共卫生助力健康街道建设》为题,对中心发展现状进行讲述。邵丽颖提到:“中心全科医生在扩宽业务广度的同时,挖掘专业深度,提高医疗精准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周重九提到:“中心保健科将以建设妇幼AAA规范化门诊为目标,打造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最后,大会主席宁锋进行总结,他提到此次大会从政策解读为切入点分享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分享了来自不同地区医院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实践,会上专家所讲的经验和智慧,为北京市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来源 丰台时报

供稿 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 原梓峰 实习编辑 张雪琦

审核 肖媛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