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职工宿舍区内留存一座皇家苑囿“蔚秀园”
2024-11-08 21: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与承泽园一样,而今的蔚秀园已很少被北大之外的民众所关注
如今,知道蔚秀园的人已然不多了。当然,这并不包括北京大学的师生,以及住在其附近的居民们。只不过,在“北大人”的眼中,这蔚秀园与承泽园一样,都只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居民区。里面所能见到的,仅为若干棵挂着绿牌(很少有挂红色者)的古树,一些堆砌的太湖石,为数不多的几座精美古建,以及几处早已干涸的池塘。在蔚秀园与承泽园的北大宿舍区内,是不必另行修建花园的,这或许是此地还能保留一些昔日“古迹”的主要理由吧。
然而,研究清史的朋友,还是能够告诉你:此地实乃圆明园的附属苑囿,它承载着“三山五园”建造之初的那些记忆。
到底谁是“蔚秀园”最早的主人
按说起来,这蔚秀园要比承泽园“改造得更彻底”。当然,园子的大致轮廓还是保留了下来。
关于蔚秀园的始建年代,大致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那时候的园林,乃是圆明园的附园,其名曰“彩霞园”。然另有一说,此园乃是畅春园的附园。其实,作为夹在畅春园与圆明园之间的一座规模不大的园林,于不同时期归属于不同的大型苑囿,似乎亦在情理之中。
当查阅有关蔚秀园的早期资料时,我见到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康熙帝曾将畅春园以北的空地赐给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分别建房。其中,胤祉将房屋建到了水磨村一带,也就是如今清华大学校区之内。而胤禛则选择了后来的圆明园。其余三位,到底是谁成为了蔚秀园最初的主人,尚不得而知。有些文章认为,当时之彩霞园,或许是胤禟的赐园,但似乎也没有过硬的凭证。
后来,胤禩、胤禟获罪且被雍正逐出宗室,这处园子便赐给了雍正的第五子弘昼。此后又几易其主,待由肃亲王蕴著居住,已经是乾隆朝中叶了。
比同辈帝王年长至少两代人的定王园主人载铨
及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旻宁将此园赐予定郡王载铨。该园由此被坊间俗称为“定王园”。载铨何许人也?按照“弘”字辈往后的爱新觉罗家族辈分“永、绵、奕、载”排列可知,载铨应该是道光帝旻宁(就是绵宁)的孙子辈才对。此时的旻宁仅五十五岁(虚龄),而载铨却已四十三岁(虚龄)了。看来这道光帝属于“萝卜不大长在背(辈)儿”上。
要说起来,载铨这一支也算得上显赫。其祖父乃是乾隆帝的长子永璜。此子实为弘历十七岁时与富察氏所生。待永璜廿三岁,由于在孝贤纯皇后祭礼上不懂规矩,且遭遇乾隆帝之训斥,结果惊惧而死。乾隆帝事后有些懊悔,遂决定追赐永璜为定亲王。永璜的长子绵德、世子绵恩,亦先后袭定亲王的爵位。然乾隆帝的皇位接班人颙琰(即永琰)比大哥永璜小了三十二岁,比大哥的世子绵恩还小十三岁。等于差出一两代人的年岁。
及至绵恩的儿子奕绍袭定亲王爵,其比祖父辈的颙琰小十五岁、比父辈的道光帝绵宁(旻宁)大七岁。待其世子载铨袭爵时,且比自己父辈的咸丰帝奕詝大三十七岁、比自己同辈的同治帝载淳大六十二岁。当然,载铨并没有活着见到自己同辈的这位同治皇帝。他去世于咸丰四年(1854年),此时距离载淳降生尚需两年时间。
得到定王园的载铨,一生仕途较为风顺。作为乾隆帝晚年所见到的玄孙之一,他由二等辅国将军,一路晋升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且袭爵定郡王。及至道光末年,受顾命。当然,在载铨的从政之路上唯一遇到的一点烦恼,便是一个名叫袁甲三的人之弹劾,而由此还被罚了俸禄。
袁甲三又是谁呢?其实此人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孙侄子袁世凯,且圆滑程度亦不及他。
留存着诸多疑点的蔚秀园之过往
再至咸丰八年(1858年),奕詝将定王园转赐给醇亲王奕譞,并御书“蔚秀园”。然而,仅仅过去了两年,不太走运的蔚秀园便被英法联军之祸所殃及,当地村民且趁火打劫一番。可奕譞毕竟是奕譞,这位两代帝王的父祖,是绝不会让归属于自己名下的苑囿长期荒废着的。待儿子成为了天子,奕譞便开始筹款重修此园。等到奕譞去世后,载沣亦继承了蔚秀园的产业。
在高大伟先生所著的《三山五园》一书中,当提到蔚秀园的历史,他曾给出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奕譞去世后,宣统年间,赐其第五子摄政王载沣。“此话被很多网络文章反复引用,不明所以。其实,奕譞去世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而载沣成为摄政王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此间的十八年,蔚秀园难不成是块无主的废园?依我的看法,醇亲王家族一直在占有着此园。而他们的邻居,便是居住于承泽园之内的庆亲王奕劻及其家眷们。
进入民国时期,醇亲王的”铁杆庄稼“没有了,在坐吃山空的过程中,蔚秀园亦被卖出。然此园被谁购得?我见到的两种说法:其一,先被张学良所占据。1931年再由燕京大学购入;其二,1931年由载沣直接卖给燕大。依我的看法,这两种可能性皆有。
及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燕京大学被撤销,作为校产的蔚秀园随即被归入北京大学。其园林内部的整体风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所幸,如今还留下了一些遗迹,让我们追忆曾经的过往。
作者:
申哥带你走天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消
提交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