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来,人工智能(AI)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成为热门话题。AI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并将引发社会变革。2024年11月6日,北京SKP书店举行了《AIGC文图学:人类3.0时代的生产力》新书分享会。这次图书分享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SKPRendezvous书店共同举办。该书的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衣若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的李昕揆老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耿晓明编辑,与50余位来到现场的读者共同分享了衣若芬老师的这本新书的方方面面。来到现场的读者有历史学家、教育工作者、博物馆研究员、软件工程师、艺术导览家、大学生、博士等等。
衣若芬教授对参加活动的嘉宾和读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首先与大家分享了《AIGC文图学:人类3.0时代的生产力》的基本框架与理念。与许多技术性强的书籍不同,这部作品针对非技术背景的文科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使人们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潜力改善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该书不仅用作相关课程的教材,也为希望了解AIGC的公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这本书已经在2024年秋季学期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AIGC文图学的课程用书。全书共11章,涵盖AIGC的基础知识、工具技术、伦理问题、文化影响等。其篇章结构设计是为了便于作为大学课程的推广,每一章后面都设有“延伸活动·思考练习”,便于学习者跟随每一章探索不同的AI的功能,以便更迅速地发现并掌握自己需求的肯綮,探索AIGC文图学的广阔天地。书中明确指出,与人工智能合作创作的重要性,强调人类在内容生成过程中的参与和核查。此外,AIGC在促进数字沟通方面的作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也在书中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此外,该书不仅探讨了当前AIGC面临的伦理问题与版权争议,还展望了AIGC在未来文化中的影响。尽管许多旧工作可能因AIGC消失,但新职业如人工智能伦理学家和提示词工程师将应运而生。整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有效地理解和应用AIGC,成为非理工科领域读者的理想参考书。
衣若芬老师还在演讲的过程中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AIGC文图学的课程中同学们完成的作品,让那些较少涉足AI应用的读者耳目一新。
李昕揆老师的发言从机器写诗开始谈起,讨论了AI的发展对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学科等的挑战,衣若芬教授的《AIGC文图学:人类3.0时代的生产力》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这种挑战的工具和方法论。接着,李昕揆老师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当今信息革命的发展脉络和语境中,与观众朋友们一起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机器的区别,回应了在人类3.0时代人使用工具的特点、人与机器的区别发生了怎样与时俱进的变化。在智能时代,当机器获得了人的智能之后,又在何种程度上反过来影响了人本身;在新的人机互动中,我们又当如何看待和处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接下来衣若芬老师与现场的读者展开了互动,就2024年上映的成龙的新片《传说》中对AI的使用;人工智能发展对满足基本生存之后人类终极意义的影响;对于直接进入人类3.0时代的一代而言,父母在养育他们的时候使用AI需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AIGC文图学:人类3.0时代的生产力》
《AIGC文图学:人类3.0时代的生产力》
衣若芬 著
ISBN:9787522737249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48.00元
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技术近年发展迅猛,逐渐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AIGC可以轻松生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用于商业文案和传媒、教育等广泛的场景,是对文科背景工作者的利好。2022年11月ChatGPT3.5免费公开,引发极大反响,有欢迎也有惶恐的声音。
许多关于AI的书旨在为理工科培养AI的科技研发人才,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门槛较高。市面上针对非理工专业的AIGC相关书籍不多,作者关注AI多年,发现AI可能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不可轻忽,于是撰写本书作为大学课程教材,旨在引导非理工专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辨讨论,明了AIGC的法规,分析真伪,正确合理使用AIGC的成果,帮助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因应AIGC的普及,AIGC素养可能成为所有学生的必备技能。
这是一本写给AIGC小白的书,一个玩转AIGC的大学文科老师的实验心得。以研究文本和图像的文图学(Text and Image Studies)视角,提供关于AIGC的基本常识、操作指南、案例分析、文化思考和未来展望。
本书将从2024年8月起正式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的课程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