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创新合伙直通车”已到站
@医药企业
有事请上车!
为高效解决医药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周期服务医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海淀区依托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医药产业集聚的优势,探索开通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商业与投资机构等多方沟通协作平台,形成了“政、产、学、研、医、商”融合的协同服务机制。
▲2024年3月27日,海淀区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服务专列正式开通。
“创新合伙直通车”如何提供一站式服务?怎样打通市、区医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本期“营商环境风景线”,发改君为大家展示来自海淀区的创新案例,一起来看吧↓
“一体双翼”强监管,高效办成一件事
“创新合伙直通车”定制了登记注册、许可审批、标准创新、商秘保护、知产保护、质量发展、行政执法等8条“服务专线”,贯穿企业从设立开办、准入准营,再到质量监管、规范经营的全过程,创新探索出“一体双翼”监管服务模式。
“一体”即以企业为中心,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形成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
“双翼”包含监管和服务两个方面:“一翼”是监管,即政府部门通过有效监管,确保医药产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另“一翼”为服务,即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准入等多元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集成化的服务模式下,“创新合伙直通车”能及时发现医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并通过预警机制提前介入,助力其规避潜在风险。
开展制度创新试点,精准做好企业服务
通过开展多项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实现精准服务和政策直达,有效促进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一业一证”办理模式,为西北旺万象汇商场内部包括盒马鲜生、星巴克等11家商户以及西山锦绣药店一次性办理完成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
推行“全程网办”,药械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47.6%,让网上办事成为更多企业的首选。
在辖区内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一证多址”创新性试点,为纳通、天智航、联影等辖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
将“证照联办”改革拓展至药店应用场景,向北京祥云安济医药有限公司同时发出北京市首张集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食品经营等许可于一体的“证照联办”营业执照。
以数字化为引领,打造“互联网+药械监管”海淀新模式
进一步强化数据赋能,促进监管治理数字化,同时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推动一体化综合监管向非现场监管转型升级,深耕药械智慧监管。
创建医美器械监管工作联系点,推行“阳光医美”重点器械品种清单档案电子化;
通过“阳光药店”小程序,开展零售药店年报,掌握行业发展趋势;
利用远程监控摄像头和温湿度探头,让监管实现“无事不扰”;
运用“图文识别”技术,归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重点医疗器械品种数据,在公共应急事件中锁定急需医药物资,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2024年,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北京唯一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管理工作基层联系点,累计取消一类医疗器械相关备案337个、变更备案388个。
深化改革提质效,助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创新合伙直通车”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了产业服务,还推动了重点项目的落地和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医药健康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发改君了解到,今年3月至10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市药监局二分局等部门共开展6次“创新合伙直通车”服务,为全区医药企业提供了产品注册、临床试验设计、出厂检验项目评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体系等各门类政策法规的辅导。累计在线上线下服务企业1600余家次,共吸引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9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迁入海淀区发展。
为企排忧不“掉线”
精准解需不“绕弯”
“创新合伙直通车”将继续前行
用最优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