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2024-11-14 18: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22日,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在昌平区盛大开幕。作为本届论坛主办地,昌平区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下简称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引领带动,持续拓展空间纵深,医药健康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走进生命科学园展厅,这里展示着园区内百余项前沿技术成果。这其中,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健达九州)自主研发的GA001基因治疗失明药物就陈列其中。

微信图片_20241114102723.jpg

“这款药主要用于治疗一级盲或者全盲的患者,这些患者因为视网膜变性等其他原因导致视网膜感光能力丧失,处于一种临床无药可救的状态。通过GA001基因治疗失明药物可以代偿性地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感光功能。”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涛介绍说,目前,GA001光敏复明液正处于研究者临床阶段,已有8名患者接受试验,所有患者的感光能力都有了提升和改善,其中最好的患者已经能看到物体的轮廓,也可以识别一些字母表。

健达九州2022年3月2日成立于生命科学园,企业依托北生所、北脑所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型研发机构,从科研成果出发,加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攻坚。“生命科学园是科研密度比较高的园区,这里的科创集聚优势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于涛说。

GA001最初也是研究所的一项创新成果,现在已经成功转化为基因治疗新药产品,是一项从0到1的突破,从科学研究到真正可以服务于患者的创新药物,目前已进入研究型临床阶段,已有8名患者接受试验。

像健达九州这样的科学家创办企业在生命科学园已累计达到104家。昌平也瞄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数字+”和“生物+”等前沿技术赛道,加快催生更多原始创新突破,美丽健康、合成生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禾生科)就是合成生物领域的佼佼者。企业通过开发自主可控的新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对多个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精准改良。

“基因编辑这个技术是生物育种非常核心的技术,它能够精准快速地按照我们所需改变植物的遗传密码。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提升小麦的产量,增加它抗病的能力。”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蓓介绍说,齐禾生科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得到了市、区两级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昌平区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政策的鼎力支持让我们可以聚焦创新,安心地搞科研。”

经过多年发展积淀,生命科学园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产业空间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需求,加速推进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就尤为关键。走进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项目(以下简称:科兴来福城),记者看到,树叶状的建筑群已拔地而起,通过承载着企业展示功能与公共空间的“科兴之干”彼此连接,共同连接而成一颗“生命之树”。这里也是生命科学园三期首发项目之一,将进一步推动昌平区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工作。

北京中维益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雅灵告诉记者,科兴来福城的定位为高精尖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将借助科兴自身特点及资源,承接生命园周边创新成果,重点为抗体、细胞基因治疗等生命科学相关产业提供12.3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我们将与北京市、全国乃至全球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实现共赢,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胡雅灵说。

医药健康产业既是北京市创新发展双轮驱动的双驱动机之一,同时也是昌平区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昌平区的医药健康产业也迈上了新台阶。昌平生命科学园目前已聚集了700多家创新企业,其中上市企业8家,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超百家。“2023年,昌平区的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已经达到910亿元,今年也即将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生命科学园管委会)生命科学服务处副处长张馨表示,未来3-5年,生命科学园将新供应高品质医药健康产业空间450万平方米,为医药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图文/石晶


微信图片_20210518141703.jpg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