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4年北京市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系列活动在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常营校区)圆满闭幕。当日,第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校赛、个人赛展开了冠亚军争夺,辩手们你来我往、巅锋论见,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语言文化盛宴。
据介绍,该项活动持续5个多月,参赛选手们在辩论这种充满激情理趣和对抗挑战的智力竞技活动里,对诚信、交往礼仪等中国传统文化,挫折教育、短视频风靡等教育话题,当今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社会热点事件,人工智能等社会热点共14个辩题展开了多轮辩论,自主地逐层深入,追本溯源,分析、推理、求真,互相校正,真正理解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至真、务实和合理性,理解和认同历史的选择,并感受到真正的冲突争议,体验到了化解和说服的力量。而在演讲这种强调情境和感染力的说服场景里,选手们围绕诚信之美、勇敢飞翔、未来已来等主题,深入自己的内心和生活,挖掘独特的生命体验,反复练习和优化适合的表达说服技巧,用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唤起了听众的情感共鸣。
2024年北京市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系列活动四项赛事累计服务师生近13000人次。其中辩论赛校赛、个人赛共5场决赛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就“我希望/不希望自己的老师是 A.I.人工智能教师”“短视频的风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当今中国,面临的机遇更大/挑战更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王芊懿的《我要种一颗诚信的种子》、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宋受浩的《逐梦武途:以勇为翼,翱翔天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孙海琪的《勇敢飞翔》、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刘躬慈的《诚信,让中国声音走进非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孙熠之的《播下青春的希望》,作为演讲比赛优秀作品代表,向观演师生做了现场展示。活动现场播放的短片《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活动十年回顾》,回顾了十年来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的持续深入的研究,集中呈现了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可喜成长,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最终,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北京市文汇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分别获得校赛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冠军,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大兴二分校、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分别获得校赛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亚军;来自不同学校的96位同学获得个人赛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的冠、亚、季军;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5位优胜选手也在闭幕式上做了动人的演讲展示。
据悉,北京市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系列活动起源于2015年的一场实验赛事。在时任市委教育工委主要领导的倡导下,市教委、市语委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探索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为目标,开发了新型的跨区、跨校和跨学段的中小学生辩论活动设计,开展了“三校辩论赛”的实验。该实验赛事经北京电视台专题报道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反响。
2016年,在三校辩论赛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市教委、语委开始正式推进“中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工作,旨在全面提升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向全市中小学普及包括诵读、演讲、辩论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师生活动。时至今日,系列活动已经创办了四个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语言类年度品牌赛事,包括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个人爱好者赛、校队专业赛,北京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以及京津冀中小学生辩论赛。活动受众从年服务300人发展到1万余人,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文/本报记者 张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