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这个比赛成为学生创作能力晴雨表
2024-11-28 17: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法国旅程乐团演绎一等奖作品

11月16日晚,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决赛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由法国旅程乐团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演奏。经评委会严格细致的评判,最终,上海音乐学院张酌诚凭借作品《幻灵·异境》获得一等奖。

今年是“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举办的第二十届,20年来,比赛以国际化的标准,公平地评选出学术性和前瞻性兼具的作品,逐渐成为国际上拥有颇高知名度、影响力的学生作品比赛。比赛打开了川音师生的眼界,学生们的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见证了国内作曲学科的共同进步,带动了当代音乐创作的活跃度,促进了国内外作曲领域的学术交流。

欧洲乐团现场演绎决赛作品

在20年的重要节点,组委会邀请作曲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担任评委会主席。法国作曲家、频谱乐派创始人之一特里斯坦·缪哈伊,德籍华裔作曲家陈晓勇,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湘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郝维亚,旅法作曲家安承弼,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宋名筑、杨晓忠、郭元共同组成评委会。

本届比赛收到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8个国家选手参赛作品共计133部,邀请到法国旅程乐团现场演绎入围决赛的作品。旅程乐团是欧洲最先锋的音乐创作团体之一,积极与世界顶级音乐家合作,诞生了数百部优秀作品,推出了众多作曲家。决赛音乐会上,评委根据总谱和现场呈现效果进行综合打分。最终,作品《幻灵·异境》获得一等奖,作品《达夫耶尔》《东战场的烈焰》获得二等奖,《临界的放逐》《松雪炽歌》《The Revelation》获得三等奖,《沙漠与海洋》获得优秀奖。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元说,自己给作品《幻灵·异境》打出了最高分,“作品脉络清晰,自身的音乐逻辑能够支撑音乐的发展。音色、音响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始终富有变化。从作曲技术上看,作曲者也掌握了对于音乐的驾驭能力。”获得二等奖的作品《达夫耶尔》由天津音乐学院刘炳垲创作,这部作品也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郭元认为,“作品中带有鲜明的音乐个性,与当代音乐中的音响进行了结合,手段巧妙,体现了创作的巧思和作曲技术的娴熟,对创作有整体性的把控力。”

学生创作能力的“晴雨表”

虽然乐团并不参与打分,但在音乐会后,各位演奏家也进行了内部讨论,选出了他们心中最喜欢的作品。排名第一的是作品《幻灵·异境》,第二名《达夫耶尔》,演奏家们的选择与最后评委们的选择不谋而合,也证明了比赛的公正性。

郭元很喜欢“阳光杯”这个名字。不仅展示出学生青春阳光的一面,也体现出比赛的公平、公正。郭元说,其实很多届比赛中,获奖者中都没有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甚至川音学生的作品没有一部能够进入决赛。即便这样,川音在过去的20年间,依然每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比赛的持续举办,川音“搭台”,欢迎全球学生来“唱戏”。

川音作曲系青年教师景琦介绍,他作为连续5届“阳光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之一,负责收集投稿作品。他看到,国内的投稿作品不仅来自各专业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还有师范类大学的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美国、欧洲几乎所有的音乐名校在校生也都积极投稿。

本届比赛获奖者分别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相比早前获奖者多为外国作品,或者获奖者多来自北京、上海的三所音乐学院,本届比赛体现出了国内作曲专业整体上的进步。郭元认为,随着国内各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成果直接显现在各院校学生的作品质量上。同时,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更多元,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到最前沿的技术手段、思想思维、逻辑方式。因此“阳光杯”也成为了国内学生创作能力的“晴雨表”,通过本届比赛结果可以看出,“阳光杯”已逐渐打破了国外院校、国内三大院校包揽所有奖项的局面,地域差距、院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让国际化的“阳光”照进成都

郭元表示,川音作为一所艺术院校,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举办作曲比赛,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作曲不是闭门造车,对于川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视角也不能仅局限在成都或者国内,他们也需要了解国外其他音乐学院学生的创作水平,‘阳光杯’正是契机。”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郭龙回忆,千禧年后,当时北京、上海开始密切地与国外乐团、艺术家、学院之间往来、互动,但地处西南的成都,信息依然比较闭塞。不仅学生眼界有限,老师们也是如此。2004年,川音举办了中国西部学生作品比赛。2005年比赛升级,不再只是面对国内西部高校,而是直接面向国际,只要是在读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参加比赛,甚至不是作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投稿。比赛也逐渐确定了寻找“新人-新思维”“新作-新音乐”的办赛宗旨。

作曲学科是艺术院校中的重要学科,能够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20年来,川音作曲系的三位系主任宋名筑、杨晓忠、郭元都极其看中“阳光杯”,希望将其打造为一个具有国际高度的专业化、前瞻性的作曲赛事。2022年开始,比赛不仅通过谱面进行评选,而且邀请国际上知名的乐团进行现场演奏。这也让“阳光杯”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郭元坚持邀请在国际上擅长演奏当代作品的乐团,邀请有分量的国内外作曲家担任评委,为国内学生创造了解国际创作新动态、新思路的机会。2020年“阳光杯”的评委会主席由日本作曲家西村朗担任,之后的几年,先后由法国作曲家特里斯坦·缪哈伊、中国作曲家秦文琛、日本作曲家近腾让担任。近腾让曾担任过日本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的评委主席,2022年“阳光杯”评委格伦达·基姆是国际当代音乐协会主席,可见“阳光杯”的评委规格之高。每年“阳光杯”期间,会同时举行多种学术活动,通过讲座、分享会、论坛等方式,开阔川音师生的眼界。年复一年的积累刺激和激励了师生们,他们在工作、学习之余,积极投入到当代音乐创作之中,也让成都在音乐创作上呈现出积极、活跃的一面。

此前,“阳光杯”的获奖作品会结集出版发行。2020年“阳光杯”的一等奖获奖作品曾在日本上演。近几年,川音会将获奖作品的完整演奏视频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人能够听到这些作品。现在,郭元也在积极推动最近几届获奖作品的出版及国际推广,让每届获奖作品能够长久地发声,以期影响国内、国际上的更多音乐创作者。

纪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