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为响应北京市倡导的绿色出行、慢行出行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承办的以“和谐共生,绿色出行”为主题的科普资源牵手工程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四合庄小学开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介绍温室气体对地球生态的危害及各类交通工具的碳排放程度,呼吁同学们增强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积极性,树立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主人公”意识。
和谐共生 绿色出行
温室效应 地球变暖,生态告急
汽车,这一现代工业的结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速度。它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甚至被称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然而,在这些荣耀、便利的背后,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威胁地球生态的“隐形杀手”。
活动当日,北京汽车博物馆科教专员宋潇萌首先向同学们提问:地球为什么要控温?同学们积极抢答,从保护地球、生态污染、影响人类生活等各个角度进行阐释,展现了他们对于温室效应的思考。随即宋老师进行解答——地球控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流失,降低极端干旱、粮食减产等问题的风险。
地球为什么需要控温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宋老师以温室效应造成的最直接问题——气温升高为例,给同学们讲述其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大气层吸收并重新辐射热量,使得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着沿海城市和岛屿的生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水、干旱、热浪接踵而至,破坏力惊人;生态系统遭受重创,物种灭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胜过一年的夏日高温已经让同学们体会到气温升高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
气温升高的后果
低碳出行 守护蓝天绿地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低碳出行的重要意义,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选择的各类交通出行方式,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一项有趣的试验:给常见交通出行方式碳排放量进行合理排序。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按小组给出自己的回答。
听完同学们各式各样的排序,宋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不同交通方式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数据。看着这些数据,大家惊讶的发现,原来日常中看似便捷、自由的私家车、出租车竟然会造成如此大的碳排放问题,而一些慢行交通——公交车、地铁、电动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则相对较低。宋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重要性所在。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出行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能为地球减压,为人类的未来做出重要贡献。
病理研究——按碳排放量排序
趣味探索 减少碳排放,为地球减负
科普学习环节过后,宋老师给每组同学们分发了一个与绿色出行相关的研学盒子——“低碳出行家”。需要同学们抽取卡片决定前进的步数,然后根据步数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前往下一个落脚点。不同交通工具对应的碳排放量和出行距离都会有对应的积分,同学们需要不断权衡自己的碳排放量与出行距离积分,最后比较谁的综合分数最高。
游玩过程
通过这趣味探索,同学们不但体验到了各类交通出行方式的差异,还深刻了解到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尽量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交通出行方式,为地球减压,为人类的未来做贡献。
小鹏公益:低碳出行家
乐学知识 “低碳出行家”
9月10日,小鹏公益与北京汽车博物馆联合发起“低碳出行家”领航计划,开放桌游、课程与科普手册的申领,与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智能出行的教师、公益组织、志愿团体合作,面向儿童、青少年、亲子家庭开展丰富有趣的环境科学教育公益活动。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天然的学习方式之一。“低碳出行家”将交通规划、出行工具、能源转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知识巧妙植入游戏,帮助不同类型的教育工作者,以更加简单、生动和有效的方式传播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等看似深奥的知识。
撰文/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