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育人实践!这场活动亮点频现……
2024-12-01 13: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27日-29日,由北京教育 融媒体中心、北京开放大学与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 “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暨区校优质案例展示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橡树校区)举行。 此次活动以“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育人实践”为主题, 聚焦数智时代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人工智能+”教育行动助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吸引了来自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上海、重庆、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的3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
图片

此次活动将教育部门、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以及中小学等多方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分享教育新质生产力实践典型案例。

11月28日活动伊始,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展示了10节“AI赋能高效课堂研究课”。课程聚焦“我喜欢民间工艺品”“玩转变奏”“大自然的声音”“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自我优势”“摸球游戏”“制作北京植物志”“搭建简易人脸识别智能闸机系统”“Travel Plan 旅行计划”“AI视界,红领巾的智能探秘”“初识AI图像大模型”等主题,涉及“美术、音乐、语文、心理、数学、科学、信息科技、英语、少先队活动课、综合实践” 等十门学科,参会嘉宾可自行选择教室和科目进行听课观摩。


图片


图片

活动在“承精神·致未来”的表演节目中拉开了序幕。开幕式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德华,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阮滢,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徐丹分别致辞。

图片

曾德华建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从教育业务转型、技术转型、组织架构转型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教育政务、公共服务、师生数字素养、技术创新与应用、数字生态构建、数据治理、评价体系、运维与服务保障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实践和创新。

图片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德华

吴雅星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承载着引领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大使命。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新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教育生态系统。他介绍,目前,北京市已有103所学校获评智慧校园示范校,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建设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未来,北京市将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教师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还将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片
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

阮滢在致辞中指出,今天的活动彰显了媒体人和教育人共同直面挑战、勇敢面对未来的职责和使命。当前,人工智能已开始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随着 ChatGPT 的风潮来袭,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大语言模型优势,已能够创造性生成教育内容和个性化学习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人需要思考的是: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传统的教师会被淘汰吗?未来的教学模式又该是什么样?其实,不仅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从事教育的媒体人也同样需要思考。

图片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阮滢

徐丹表示,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全面发展,海淀教育两委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建设专班,组建区教育系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专家委员会,加强与区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发布了《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技术创新应用为引领,从“管、评、学、教”等方面探索制定了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各部门已有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办公软件体系建设,协助教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教师提供有关教学过程、教学素养、教学质量的诊断报告,借助智能运动设备技术、AI运动视觉分析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五育”融合之人工智能+体育落地应用,促进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图片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徐丹

当天,活动分为上午的主论坛与下午的分论坛。主旨报告、区域探索、技术报告三个环节成为此次主论坛的亮点。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月海,分别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新生态建设”“数字化赋能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动与思考”为主题做了主旨报告;北京市西城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蔡冬梅,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曹彦彦,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杨进勇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分享了各自区域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创新行动的经验和成果;技术报告环节,凡龙有思教育研究院院长曹进仓,中国知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柯春晓博士,飞象星球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奥威亚运营服务部经理李茜等人工智能前沿企业代表介绍了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

图片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
图片
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月海
图片
北京市西城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蔡冬梅
图片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曹彦彦

图片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杨进勇

下午的分论坛则围绕“新质生产力下学校教育数字化探索、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案例展示、人工智能+家校社协同共育、AI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含工作坊)”等四个主题同时进行。每个分论坛都有7-10位来自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分享案例,同时设有五位嘉宾对案例进行点评,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次活动得到了部分中央和市属媒体的大力支持,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参与了现场报道。

分论坛——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育人









分论坛一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的主持下,围绕“新质生产力下学校教育数字化探索”展开探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刘小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张冬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紫薇小学校长周国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校长丁国强、同方知网基础教育行业产品专家孔德珍、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中心小学校长郭春梅、北京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校长于亚萍、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副校长古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副校长管永新等十位嘉宾依次就“智慧校园新生态”“平台应用新范式”“数智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打造新质农村学校”“学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分享了各学校各领域的思考与实践。分享结束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方海光、北京市怀柔区电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刚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

图片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邀请了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王薏,北京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校长王彤,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佘友军,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高级教师梁一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中心主任董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科研主任尹巧云,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清泉,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校长助理杜春焕,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教师白岗,北京市顺义区李遂中心小学校教师孟凡竹等十位嘉宾,分别从课堂教学、跨学科教学、双师赋能、评课模式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案例展示。随后,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李涛作了详细点评。该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晓雅主持。

图片

分论坛二

在“人工智能+家校社协同共育”分论坛,主持人是来自北京开放大学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的副教授、博士张祥兰。她在介绍时说:“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的主题报告成为本场亮点。”闫寒冰围绕“AIGC赋能家长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作了深度剖析和解读,让在座嘉宾在人工智能赋能家校育人工作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赵宝伟,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信息技术彭介军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彭介军,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校长杨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校长马红强,北京四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高杰,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校长王海燕,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长王海红等七位学校校长、名师结合各自学校家校育人实际工作,以案例分享的形式为该论坛带来了实践经验,拓宽了育人新模式、新思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峡壁紧接着展开细致入微的点评。

图片

分论坛三

除了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育人等学校育人层面上展开探讨。活动还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AI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分论坛。论坛上,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校长白瑛,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郭雪莉,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集团副校长程木昌,北京市育才学校高级教师、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陈宏程,北京市育才学校科技教师李玲,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科研及信息化主任赵林林,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正高级教师郑剑春,北京市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发展中心主任崔子千,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俊杰等八位嘉宾分享了各校人工智能助力学生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论坛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工作坊环节。河南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师李佳颖现场为在座嘉宾演示“3D扫描结合CNC雕刻改造皮带扣”的操作流程,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还为大家创设了可供互动的场景。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建军作为点评嘉宾也给与分享的校长、教师高度评价。该论坛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乐进军全程主持。

图片

分论坛四



教育高新技术企业参观









11月29日,与会嘉宾前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猿力科技展厅,深入了解公司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技术架构、智能产品矩阵以及这些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创新应用成果。据了解,飞象星球是猿力科技集团旗下以人工智能为关键驱动力的教育科技公司,推出飞象科学课堂、智能心理双师、智能作业和飞象AI作文等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全国23个省份、180多个区县、3000多所学校、200多万学生中常态化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企业参观


来源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责编丨徐靖程
复审丨 唐莉莉        终审丨张雪莲  李培  
图片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