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时时间内,根据任务书完成短视频创作与运营……11月30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短视频创作与运营赛项全国选拔赛在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举办。此次比赛覆盖了中职、高职以及本科院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616 支参赛队伍,参赛选手总数达 1624 名。赛项旨在通过短视频创作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卓越运营能力的新型人才。
据了解,本赛项紧扣当前现代服务业和新职业发展趋势,聚焦短视频的应用,引导参赛选手以短视频助推产业形成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赋能更多行业发展,践行“岗课证赛”育人一体化的理念。赛项主题突出家国情怀、乡村振兴、老字号新营销、新业态与新技术等方面,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在立意与表现方式上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视听语言,凭借镜头这一独特视角,全力宣传中国文化,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
赛场上,选手们全身心投入,各代表队比技术、比创意、求创新,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选手们卓越的表现,有效地拓宽了短视频创作领域的创意边界。
“今天比赛我们团队抽到的题目是《最美奉献者》。看到这个题目后,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大致的选题方向,那就是呈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劳动者们。”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数媒专业学生赵添一表示,我在海量的视频素材里仔细选取了边防战士、医护人员、交通警察等劳动场景。随后,我和同学们分工依据选定音乐的节奏,对这些画面进行细致的剪辑编排。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校长闫利民介绍说,作为主赛场,学校选拔了来自数字媒体专业群三支学生队伍参赛。近年来,学校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开展项目教学,成立学生音视频工作室,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依托京和职业教育协作项目,和田市技师学院的学生队伍到我校共同训练、备赛、参赛。
据介绍,本赛项不限专业类别,赛项理论知识考核点以短视频创作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涵盖短视频创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传播矩阵、网络点信息、短视频传播数据分析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知识点;实际操作考核包括内容策划、脚本策划、内容创作、账号搭建、数据分析共计5项竞赛任务,综合考察选手的创新能力、剪辑能力、后期制作能力、智能技术掌握、数据分析运营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并考察团队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据悉,大赛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中国科协“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主办。自2016年底发起,已成功举办七届,累计30余万人次参与。
(文字/本报记者付磊;通讯员 文昌敏;来源 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