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社区
统称为“回天地区”
是常住人口85万的超大社区
人口密集但配套不足
曾经让这里的居民面临“上学难”的问题
2018年起,得益于北京市实施的
两轮回天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
这里路通了、上学便利了
居民的获得感更强了
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社区,人口密集,以前由于缺乏相应配套,学位短缺,就学十分不便。这让住在这里的汪静霞曾经犹豫过,到底要不要离开。“像我们老大(大儿子)上幼儿园,开车过去就要半个小时,后来上小学坐公交车也得需要半个小时,所以导致我们身边好多人都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举家搬迁”。北京回天地区居民汪静霞说道。
汪静霞所在的霍营街道直径3公里范围内分布17个小区,近8万人,而在2018年前,这里仅有1所小学。2018年,回天地区幼升小、小升初的学位缺口超过2400个,相当于至少60个教学班级的缺口。
回天计划实施之前的几年,昌平区就开始布局名校名园引进,2012年引进的第一所名校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落地回龙观正式办学,到目前为止,回天地区共引进名校名园17所,占昌平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54.8%。回天地区23所中小学中,有9所是由西城、海淀优质学校承办的名校分校,有9所是本区教育集团承办的优质学校。
回忆起2019年学校招生的情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校长秦金森至今仍记忆犹新。秦校长回忆道:“凌晨一点钟,保安就告诉我校门口排了好多家长,我就赶紧跟他们说不需要排队,后来家长说我们就得排队,要不然就进不了咱们学校,从这件事能够反映出当时家长们对孩子入学的渴望。”
学校老师表示,校门口这条路在几年前还是一条非常颠簸的土路,一期小学、二期中学和操场,在建设之初还是老的厂房和田地,现在经过两轮回天计划的建设,这里已经建设起崭新的教学楼和体育场地,面貌焕然一新。
在家门口上好学,老师们在努力,学生们就学更便利。今年9月,汪静霞的大儿子就在这所学校就读六年级,二儿子就读三年级,学前还享受到了民办普惠幼儿园带来的福利。“现在从家走到学校有5分钟,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和孩子爸爸就可以踏踏实实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汪静霞说道。
除此之外,回天地区霍营街道还织补了9所幼儿园和4所社区办园点,极大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于幼有所教的需求。
霍营街道只是一个缩影。2018年至今,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共实施43个教育项目,共33所幼儿园及学校已建成,增加学位超两万个。
一方面借力市教委回天“手拉手”项目和城乡义务教育“手拉手”项目,西城、海淀、丰台三区优质校与回天地区学校拉手合作提升育人质量;另一方面,发挥昌平在回天地区引进和培育的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更好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部署要求。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回天地区各学校特色发展、不断探索,回天地区各学校共形成25所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促进教师素质能力、学生全面发展。
“回天地区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能够跟优质资源来合作。回天地区一共23所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总量加起来25个,有的学校它有两大特色,校校精彩、校校有特色。”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丽梅介绍。
下一步,区教委将巩固好回天计划工作成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回天地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科技教育,建立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举措,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更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持续做强回天地区教育品牌,构建起更有利于人才贯通培养的教育体系,从“回天有教”向“回天优教”迈进。
素材来源:北京昌平、区教委相关科室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