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郭永怀: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2024-12-06 14: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返回北京途中,因空难不幸殉职,年仅59岁。

郭永怀是我国杰出的空气动力学家,为我国科技发展和“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

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故乡威海卫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两度沦陷,让年少的郭永怀在心中埋下科学救国的种子。

1938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的郭永怀获得庚款留学机会,于1940年前往多伦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始了长达16年的留学工作生涯。

▲青年郭永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在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郭永怀只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1941年,他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成为气体动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钱学森的师弟,在跨声速流动方面做出开拓性工作。

▲1947年美国兰利研究中心,郭永怀(后排左5)和导师冯·卡门(前排右4),郭永怀下方是钱学森(图片来源:郑哲敏主编《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

1945年郭永怀博士毕业,受邀加盟新创办的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他研究的跨声速流和激波等问题,为人类突破声障作出了贡献。之后,他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该理论被钱学森称为PLK(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方法,在力学、物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郭永怀的博士论文(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大学)

1955年,康奈尔大学湖畔。为能顺利回国,郭永怀亲手烧毁自己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的手稿。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郭永怀(后排右3)与康奈尔大学的同事们(图片来源:郑哲敏主编《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

1956年,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终于踏上祖国大陆,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我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很快,他与钱学森搭档,承担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工作。从学科设置、人员安排,到课题选择、实验室建设,郭永怀都亲自筹划实施,甚至连外文期刊订阅和图书馆管理都亲力亲为,后来还承担起主编《力学学报》的任务。

▲力学学报第一卷目录(图片来源:力学学报)

回国后,郭永怀继续从事和倡导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前沿领域研究,提出不少极富预见性的观点。

▲郭永怀解答学生问题(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

尽管以理论成就闻名,但郭永怀非常重视用激波管、激波风洞进行高超声速流实验研究。

▲郭永怀与郑哲敏在实验室交谈(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

1957年,郭永怀参与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了力学学科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规划了我国高等院校力学专业设置。

郭永怀曾寄语回国后指导的第一批研究生:“我们回国主要是为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学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对此,他身体力行,长期为开在清华大学的工程力学研究班授课,培养了一批力学领域的杰出人才。

▲1960年,郭永怀(前排左10)与力学研究班第二届学生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1960年,郭永怀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力学方面的工程技术领导工作。原子弹的引爆方式、核航弹的结构外形、导弹核武器再入技术等,都离不开他的贡献。

1965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设计院业务领导工作,承担人造卫星本体设计任务,负责回地式卫星方案及气动设计,为我国研制人造卫星和发展航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两弹一星”之外,郭永怀还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大型工程防护、小型防空导弹和反导弹研究等领域,都留下了他深刻的印记。

郭永怀参与了8次核试验,频繁奔波于北京与青海试验基地之间。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返回北京时失事,他不幸殉职。22天后,在被郭永怀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的帮助下,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年仅59岁的郭永怀,用一生践行了“我愿以身许国”的诺言

▲郭永怀家属的光荣纪念证(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

之后,郭永怀的夫人——李佩继续着科学报国的事业。

1974年起,李佩为中国科学院出国进修人员进行语言培训,填补了我国研究生英语教材的空白。从她的教室里,走出了众多知名科学家。

郭永怀和李佩一生勤俭简朴,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2007年,李佩将她在美国的积蓄换成人民币,再加上工资存款共60余万元的积蓄,分别捐赠给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年,李佩在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郭永怀展板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为了纪念郭永怀,1988年,力学所为他树立了汉白玉半身雕像;1991年,力学所设立“郭永怀奖学金”,作为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的最高奖励。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对他一生卓越贡献的忠实评价。

▲力学研究所的郭永怀塑像(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网站)

如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仍保留着钱学森、郭永怀工作时的办公室。在那里,公众可以领略老一辈科学家伟大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郭永怀的一生是成就辉煌、功高勋卓的一生,他凭借国际公认的科学成就、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正直朴实的道德品质,以及刻苦勤奋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作者:

北京科技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