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昌平分院科学节培养季展示交流活动——“穿越时空 我是未来城市建设者”跨学科主题实践与探索在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昌平分院、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承办,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协办。
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校长张子路将自2022年起学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抓手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5点经验进行简要分享:一是提炼模型,稳步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二是系统规划,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体系;三是整合资源,全面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需求;四是多元参与,共建跨学科主题学习良好生态;五是教学评一致,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体系。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点燃创新之火、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科学创意市集、科学探秘奥林匹克、科学论坛、科学课堂四大板块系列活动,渗透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昌平区科学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在科学论坛环节,马玉莹老师从学校科学节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实践的整体设计与思考出发,提出本次“未来城市”主题科学节旨在培养学生立足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反思之上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奇思妙想的评估与调整的创新能力。刘璇老师从自己任教班级学生改造地库停车位的研究与设计入手,结合数学课堂,带着学生解决地库停车难、找车难这一现实问题,将实践经验进行了简要分享。
刘梓墨同学说道,正是因为自己在六年级参与航空主题跨学科实践时制作C919模型的经历,所以现在在做关于回龙观桥的设计时,又承担起了模型制作的重任,很感谢自己在小学科学节活动时形成的动手能力。五年级学生家长李雅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不禁感慨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实践中的成长,也深深被育翔学子在活动时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批判思维所感染,对学校正在进行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表示大力支持和赞许。
最后,北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任张振涛指出,本次科学节活动特别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发展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也提出接下来会继续支持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为更多的育翔学子走进中科院创造机会。
论坛结束后,区教委副主任苏杰进行点评和总结。他对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抓手,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与学变革的一些经验做法表示认可,并提出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昌平分院致力于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路径,还完善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北京市教育学会执行秘书长贾美华,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边群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任张振涛,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夏仕武及团队老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教研员马福贵、孟献军、梁烜、耿鑫、吴洋,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室王颖,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苏俊山,区教委副主任苏杰及相关学校负责人和部分学区主任到场参加。
来源:区教委体卫艺科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王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