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前夕,云岗街道团工委携手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航天六院一〇一所、航天医科七三一医院、北京京丰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等地区单位,组织开展“奋进传薪火,共建航天城”区域化团建活动。各单位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党委(群)工作部相关负责同志,共青团工作负责人及优秀青年代表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活动。
对于云岗地区来说,12月9日具有双重意义。1957年1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火箭军前身)在云岗成立,成为我军第一个综合性的导弹专业培训机构。同年12月24日,首批从苏联引进的两枚P-2导弹运抵炮兵教导大队驻地,在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训练,由此拉开了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的大幕,云岗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有导弹的地方。而在此前,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也掀起了当时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举办此次活动,意在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勉励地区青年立足岗位、挺膺担当。
“东风正举”雕塑是纪念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创业起步的重要标志。在“东风正举”雕塑下,航天三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刘铭为大家介绍了这座雕塑的重大历史意义。雕塑由火箭军、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共同设立,来源于“航天强国,共襄盛举”。雕塑主体的5个人物分别代表了指挥官、少将、科研专家、国防部五院学员、工程兵,展现出艰难起步阶段的航天人以“不等不靠不要”的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推动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随后,大家参观了“工字楼”(苏军导弹营官兵宿舍)旧址及炮兵教导大队史馆。在参观中,大家了解到,炮兵教导大队培养出来的我国第一批2500名导弹专业技术骨干,像一粒粒种子洒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结束后,与会人员一同前往航天十一院新综合楼会议室召开主题座谈会。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航天六院一〇一所、云岗中学、云岗街道5家单位的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参观感受进行发言。他们中有的是航天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有的是型号研发人员,有的是运载试验指挥员,有的是教育工作者,有的是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工作人员,他们奋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服务人民群众,在岗位上书写青春华章。随后,与会领导们结合本单位资源禀赋,围绕党建带团建、区域团建工作和青年工作进行了交流,勉励地区青年坚定信念、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奉献社会。
近年来,云岗街道强化党建带团建,引领辖区各单位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生态航天城贡献青春力量。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航天精神,引导地区青年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让青春在云岗这片沃土绽放出绚丽之花。
来源 丰台时报
通讯员 赵湘雯
摄影 李永
编辑 张馨予 实习编辑 张雪琦
审核 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