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前不久,以唐代诗人杜甫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填词的创作歌曲《江畔独步寻花》(李砚作曲,何宛谦演唱)MV在网络上发布。其中的快速变奏部分随后被单独截取出来,以颇为洗脑的“切片”方式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传播,迅速走红。众多网友惊呼:“黄四娘家被炸了吗?”
仔细聆听,该切片的旋律与《依兰爱情故事》《白龙马》等歌曲有相似之处,能唤醒受众从前的记忆,消除新作品的陌生感。
而创意十足的叠字律动,“花花花”与“恰恰恰恰”听起来已经不像艺术歌曲那样规整与严肃了。但如果听过完整版《江畔独步寻花》,会发现作品还是具有一定艺术性与演唱难度的。可以说,这是一次精密策划的音乐传播案例。
在流行音乐领域,“洗脑神曲”并不是新鲜概念。无论是国内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卡路里》,还是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APT.》,每一次的全民狂欢,都成就了这些“神曲”的商业价值。虽然此类作品也备受争议,但流行音乐的金钱变现能力是其最有力的辩护,推动着“娱乐至死”浪潮愈演愈烈,以至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歌唱家们也纷纷加入这场娱乐化浪潮。
美声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跨界歌唱家当属杨洪基,其本人的演唱代表作《滚滚长江东逝水》家喻户晓。自从应邀北京卫视玩票演唱《不怕不怕》之后,杨洪基就在跨界演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想长大》《倍儿爽》《青春修炼手册》《当你老了》《慢慢喜欢你》,这些热门流行金曲在他的跨界演绎之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为《梦幻西游》手游录制的《云宫迅音》更是开启了他的“说唱歌手”体验之旅,杖朝之年的老者依然努力拓宽着自己的艺术边界。
民族唱法方面颇具代表性的跨界歌唱家当属龚琳娜,她以《忐忑》成功走进大众的视野,随后推出更加魔性的《法海你不懂爱》。有了国民熟悉度,龚琳娜开始回归声乐艺术本真,不断推出各种高难度技巧作品,伴随的却是传播度的断崖式下跌,即使受邀《全能星战》《我是歌手》《乘风2023》等现象级音乐综艺节目,也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新艺术音乐”理念,可见她并非将竞技作为首要任务,而是在大众传媒中寻找机会传播高雅艺术。
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活跃在学院派,近些年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在艺术高考的专业面试曲目中,《越人歌》与《锦瑟》出现频率较高。这两首作品旋律优美且音域不宽,演唱难度适中,侧重于情感表达,诉说感较强。其虽然不能展示歌者高超的声乐技术,却也能呈现应试考生的基本歌唱能力,因此成为很多声乐基本功薄且学艺时间较短的学子必选的经典曲目。
如果说刚刚提及的两首作品已经很接近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那么由新锐音乐制作人李砚作曲的《江畔独步寻花》则是将古诗词艺术歌曲进一步下沉。上传到短视频平台的段落虽然只是作品的一部分,但足以展现作曲的与时俱进与创作巧思:反拍的律动再现了杜甫赏花的好心情,仿若化蝶飞舞般的轻松惬意;而最后的长句子创作反复使用“恰”字,第一次“恰恰”是对莺啼的拟声,第二次“恰恰”是对上一次的呼应,而后一连串的“恰恰恰恰”则生动展现了黄莺的自由歌唱,用音乐勾勒出成都郊外黄四娘家的春季繁华景象。
蜀文化是中国文化源头之一,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人们熟知的许多文化名人都在此地生活与创作。2019年12月,歌手赵雷创作并演唱的《成都》入选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优秀歌曲,歌曲也曾引发成都旅游热潮。此次,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何宛谦演唱的《江畔独步寻花》走红网络,是否会引发网友纷纷去成都的杜甫草堂参观打卡?蜀地高校传播蜀文化,更有地利、人和的意义。
“艺术歌曲”虽然是来自西方的现代词汇,但实际上中国艺术歌曲已有数千年历史(比如《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诞生了诸多佳作。其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别具一格,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当下的数智时代,音乐的生产、传播以及审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诗词艺术歌曲也不应高高在上。而想要实现“破圈”,就必须走群众路线,进一步下沉。惟有下沉才能让更多大众听得懂、听得有趣、有强烈的参与感,惟有下沉才能更好地与群众共情,在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更好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外,古诗词中描绘的情感丰富多元,也不全是“伤春悲秋”,一些生动活泼的佳作完全可以用快乐动感的律动呈现,既符合诗词的表意,也使得歌者与受众都获得一份内心的愉悦。
在高度内卷的当下社会,快乐的音乐是一剂良药。
董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