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昌平 | 辛庄之“兴”
2024-12-12 18:0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雪节气过后,天气愈发寒冷,但昌平兴寿镇辛庄村的草莓大棚却温暖如春,迎来一波又一波采摘“头茬”草莓的市民。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37.png

不仅草莓园,辛庄村的“创客街”上也是游人如织。特色餐厅、乡间市集、艺术工坊……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被人们誉为“京郊小大理”。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42.png

而这里是如何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转变为远近皆知的网红打卡地?我们来揭秘辛庄村乡村振兴的“密码”。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46.jpg

理念转变

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创共生

辛庄村所在的兴寿镇素有“北京草莓第一镇”的美誉。近年来,依托北京农业嘉年华等平台,辛庄不断推动草莓种植、销售及农体验等乡村特色活动。目前,全村草莓种植面积达310余亩,总产量近500吨,总产值高达17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绿色有机草莓为主导的乡村特色种植。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50.jpg

辛庄村的转变与一次关键的选择密不可分。2012年,村“两委”在高价租地建庄园与低价租地办学之间,选择引进以自然教育为理念的向上学校进村扎根发展。从那以后,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学生家长常年租住在该村生活和创业。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53.jpg

面对新村民的加入,辛庄村“两委”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庄治理理念,搭建有助于“两委”干部与村民、新村民与老村民、村庄内部与外部世界、能人创业与共同富裕、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创共生的交融合作机制。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56.png

2016年,辛庄村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将“垃圾不落地”“两桶两箱分类法”等措施凝练成一套接地气、可操作、易推广的农村垃圾分类“辛庄模式”。

这个经验做法最初是唐莹莹等7位“新村民”提出来的,大家一起制定,村“两委”干部包户责任制、规范垃圾分类流程、将村民奖惩机制等纳入《村民自治章程》、为村民开展环保讲座……

4个月“大刀阔斧”地干实现了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全村日均减少塑料制品使用近300个,垃圾减量率达80%,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559.png

同一年,一名学生家长开办了辛庄村第一家特色餐饮店,激发了学生家长及创客群体在村里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一关键节点悄然改变了辛庄的“命运”,村“两委”因势利导,逐步在村南侧居民住宅区整体规划打造了集吃、喝、住、购、休闲于一体的“创客街”。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602.gif

党建引领 联盟推动

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辛庄村不断完善协商议事流程,多次召集新老村民村规民约、垃圾分类、停车场管理等事项展开协商议事,不断凝聚“有事一起商量,问题一起解决成果一起共享”的共识。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607.jpg

为了实现人才兴村,辛庄村还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成立“创客联盟”和辛庄村创客临时党支部。区、镇、村(非公)三级党组织协同一心,织紧党建“红色纽带”,上下联动解锁“致富密码”,促进村企抱团、村村抱团、村民抱团,通过选树典型激发引导村民产业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矩阵。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610.jpg

同时,通过优势互补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实施“兴业筑巢计划”引入区属国企,共同打造乡村产业孵化器,支持“新农人”链式发展,扶持在村里学校上学的学生家长就地创业,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经营主体多样化。

新村民的涌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资源,也引入了更多新业态。咖啡、手作、烘焙、餐饮……百家饺子宴、辛庄村、周末市集聚来了人气、提高了名气,也让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在大家的共建共治,村居环境好了。乡村平静与安宁的生活气息更是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创业者进村。

这里的“彩虹天使咖啡屋”就令人印象深刻。店长和点心师、咖啡师都是听力障碍青年,客人们通过手写屏与服务员进行交流。在这里,无声中传递的温暖、笑容和咖啡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美好。

这两年,像这样拥有独特才艺的创客一族正逐渐在辛庄聚集。截至目前,辛庄村已汇聚创客80余家,包括餐饮、民宿、艺术、教育、医疗健康等多元业态,每年为村庄创造租金收入1000余万元。每周举办的市集日均吸引客流5000人次,拉动消费200万元,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共富。

如今,来辛庄村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以“草莓+研学+教育+旅游”的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示范片区抱团发展,实现联动发展的新图景已然显现。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644.gif

百千工程

推动示范创建村全面振兴

一幢幢古朴的旧宅经过别出心裁的改造,焕发出光彩照人的新貌。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布置了鲜花和绿植,一条石板铺就的主干道,蜿蜒穿过村庄。两侧林立着各类特色店铺,手工木刻、创意咖啡厅、闲置物品交易处……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650.jpg

202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体现首善标准、展现首都特色、服务首都发展的示范村和示范片区,引领带动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昌平区积极响应号召,重点打造“好山水”兴寿示范片区,辛庄村作为全市首批19个“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之一,描绘着美、民、业、人和的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乘着“百千工程”项目的东风,辛庄村不断注入更多新元素,通过“微改造、更新、精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今年,辛庄村在创客街上打造了辛庄会客厅和辛庄村史馆,展示辛庄村历史、文化、产业和民俗等发展脉络。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01.jpg

街两侧增加了大量绿化,砌筑乡村风格花池,实现了街边和边均有绿化配套,结合花池围墙设计了村民和游客们的休息空间。创客街最东端还建设了“零碳公园”,增设公园长椅、儿童游乐器械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散步、儿童游乐和举办活动的空间。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整条街便化身为游人如织的环保市集,深受周边居民喜爱,不少市民从城里到辛庄村来“赶集”。

辛庄全面织补环境风貌短板,内外兼修完成了村庄亮化、“三线入地”工程等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大力推进“微改精提”,依托自然环境打造微型艺术空间,形成简朴时尚的村庄新风貌,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12.jpg

统计数据显示,自“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已吸引25家社会企业和个人落地项目32个。2024年结合片区整体化发展思路,统筹整合形成乡村风貌提升、“莓”好产业促进、京韵文化传承、乡村善治激发、城乡共富探索五大工程,共计14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10个。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15.png

精心谋划

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区

乘着“百千工程”的东风,近年来,兴寿镇通过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观光果园休闲农园等农业新业态,实现了全镇农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15个草莓种植专业村,年产值近1.5亿元,苹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2000亩以上,形成了以桃林村千亩果园为代表的山前苹果观光采摘产业带,年产值可达17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19.png

兴寿镇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是对“百村示范、千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昌平区乃至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缩影。通过吸引创客入驻、提升草莓产业、发展艺术生活等方式,兴寿镇不仅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提升了乡村的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它的转型发展之路,也为京郊乡村未来发展探索了途径。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22.png

目前,昌平区正围绕“十镇百村振兴,千家万户共富”的总体思路,致力于打造首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通过精心布局“一中心一园一区”的产业模式,已率先启动了“莓”好山水兴寿示范片区项目。辛庄村作为该示范片区的核心示范村,正引领着周边上苑村、下苑村等提升,共同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25.jpg

在“莓”好山水兴寿示范片区的建设中,昌平区紧锣密鼓地谋划着第二批示范片区的创建工作,这些项目以绿化美化清洁化、宜居宜业宜游为标准,全面提升乡村风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以及区间的联通水平。

昌平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展望未来,昌平区已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长期规划目标,到2027年将实现十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00个乡村振兴提升村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将完成十个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全面打造。

微信图片_20241212161729.png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来源:尚颖 王佳宁

部分图片来源:山水兴寿、北京交通广播、文明昌平、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8cc32cae57a564515ae6efa581c9729.jpg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