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家、企业有话说→
2024-12-16 14: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指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尽可能以较少的物流费用支出,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

为深入贯彻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本市出台《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货物进京、仓储管理、市内运输、末端配送、企业服务等物流活动全链条,系统推进本市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更好服务居民生活。

对于这一举措,专家怎么看?企业如何借势发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发改君特别邀请到多位行业“大咖”和企业代表,一起来听TA们的观点分享吧↓

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 林有来

突出物流降本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实施方案》强调了降低物流成本不是单点、单环节、单要素发力,而是要通过健全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不断提升设施功能、优化多式联运与运输结构体系,以及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增强物流与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当前,北京市高标准物流设施初具规模、先进制造区域化集聚明显,在系统性谋划、社会性降本下,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作为主要抓手

两业深度融合是物流提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及加快发展与新制造、新流通适配的物流服务势在必行。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供应链物流能力。下一步,要围绕重点产业生产力与供应链体系布局,提升物流新质生产力应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运营组织机制,共享设施设备,加强信息互通与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打造高效、高质的双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加快物流设施、多式联运的有效利用与高效衔接

《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硬支撑”。按照《北京物流专项规划》,北京市加快推进通州马驹桥等存量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房山窦店等新增物流基地。与此同时,“双枢纽”临空区与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分别纳入了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体系内。总体来看,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城市保障与运转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新贸易、新流通、新制造与新质生产力交错融合,物流要主动适应需求变化。加强政策创新与支持,促进双枢纽机场与临空产业高效衔接,促进航空物流、保税物流提升发展,保障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对高效供应链的物流需求。调整节点与设施功能,加强与制造业融合,特别是平原新城,应探索“产业集群+物流园区”协同发展模式,鼓励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建立联合仓储,打造高效、紧密的“嵌入式”供应链体系。此外,适应消费、流通变革和直播、即时零售等发展模式,完善更灵活、高效、智慧的物流基础设施。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姜旭

“降成本”并不是单纯“降低物流服务价格”。而是通过整体降本、系统降本、全程降本,把“降低物流成本”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通过产业融合、流程优化,协同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共创。

通过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移,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通过构建单证数据、规则流程、装载器具、设施设备等统一标准体系,推进物流服务“标准化”;通过各个物流环节与流程的数据融通共享,推进物流服务“数字化”;通过创新物流系统化集成,构建“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服务“智慧化”;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物流集群”一体化供应链系统,推进物流服务“协同化”;通过绿色低碳和高效节能的设施设备应用、构建碳排放计算和监测体系,推进物流服务“绿色化”;通过物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协同化、绿色化”,解决困扰降低物流成本多年的问题。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投资消费研究所所长 于国庆

“关于推动物流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提高物流数字化水平、发展智慧物流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领跑全国,聚集了一批具备物流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可提供冷链、智能仓储、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北京市可充分依托首都创新资源优势,鼓励物流企业提高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实现科技赋能物流业降本增效,并带动降低全社会经济运行成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徐晨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以更高质量地实现京津冀产业、运输与流通等有机协同优化,进一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形成更加紧密协同的发展格局。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以更高标准地构建京津冀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以联动京津冀物流枢纽与物流中心,提高首都冷链物流、消费物流、末端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更好服务生产生活。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以更有活力地激发北京市金融、科技、信息、商贸、数字经济等服务业开放优势,促进现代流通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扩展低空技术、无人驾驶、智能仓储等物流数字化新模式,鼓励物流技术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数智化赋能。

京东物流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京东物流的全面升级基于大模型数智化供应链技术全景“京东物流超脑”,将AI、大数据、运筹学等数智化技术与物流各环节深度融合,实现辅助决策、运营优化和商业增值。

“调整运输结构”

规模化投用氢能源重卡,保障京津冀地区运输;

与中铁快运深度再融合,联手打造高铁快运包裹配送“新速度”;

试点北京大兴机场线非高峰时段运快递,20分钟城区到机场。

“改进城市配送服务”

京东物流通过由无人车与京东小哥组成的“人机CP”,为“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的配送服务提供了科技助力。

室外智能配送车解决“最后一公里”;

室内配送机器人实现“送到工位”。

目前,北京中海广场、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北京金隅大厦等多个商业地产都与京东物流达成了项目合作。

京平综合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

一是优化运输结构。近年来,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园大力推广“公转铁”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先后开通“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班列“双线班列”和天津港、青岛港“双城班列”等,着力打造国内国际物流通道。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围绕农副产品、都市新零售、汽车后市场、医药健康品、绿色矿建品五大特色产业物流需求,大力支持高标准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三是持续推动绿色智慧物流发展。研究布局建设前置仓,同步打造绿色、共享、高效的配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辆空驶率。

四是加快构建集约产业生态。通过搭建物流产业联盟,整合企业共性需求,为园内联盟单位提供共享消防、共享中控、统一规划建设光伏、充电桩等共享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优势,利用地铁线路空闲资源运输快递。”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资源丰富,地铁线路四通八达,有着独特的优势。从2023年9月开始,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与京港地铁4号线尝试合作开展非高峰时段运输快递,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平稳运输同城半日达快件近6万余票。今年,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与京港地铁公司试点了首都机场线、15号线的整厢、整列快递试点运输。通过地铁直达目的地网点,平均提升了末端派送20-40分钟,提前送达客户手中,大大提高了北京市民对快递时效的满意度。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