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打造乌兰察布国家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4-12-18 20: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10年至今,从对口帮扶,到扶贫协作,再到区域协作,北京市先后选派包括不同街镇在内的七批干部和医疗教育等领人才,赴乌兰察布市开展挂职帮扶工作,助力京蒙协作平台。大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乌兰察布市发展,并借助京蒙协作平台,着力开展京蒙产业集群打造,围绕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行动”,借助京蒙协作平台,着力开展京蒙产业集群打造,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围绕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不断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马铃薯已成为贯通乌兰察布一二三产业、辐射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收的“金豆豆”。

察右中旗:引企落地创品牌

察右中旗紧紧围绕《房山区与察右中旗对口帮扶合作协议》的各项要求,积极引进科技企业和发展当地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高效益产业链条,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利用京蒙资金,先后投入7084万元,引入“京一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厂运营,实现绿品出塞非遗落蒙,在中国首创的“京一根”无明矾干湿粉条,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出口日本、欧盟的中国粉条;扶持当地龙头企业“阴山优麦”创建“蒙薯”品牌,产销全国。两家企业实施订单模式,解决当地农户“买难、种难、卖难”三难问题;优化用工模式,促进当地就业300余人;坚持互利共赢,推进利益联接,带动年收益按照投入京蒙资金的5%进行收益分配,直接受益嘎查村38个,可直接带动2000余名脱贫人口增收,实现全旗20万亩马铃薯及周边旗县的马铃薯产业由原产品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通过产业协作、绿品出塞,实现土豆变金豆。

四子王旗:创建自治区马铃薯现代产业园

四子王旗积极打造国家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自治区马铃薯现代产业园,全旗农业产值的53%、农民收入的45%来源于马铃薯产业,马铃薯已成为富民强旗的“黄金产业”。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拉动,四子王旗马铃薯龙头企业——中加公司成为马铃薯全球领先企业在国内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多家国际企业薯片薯条专用种薯的供应商。全区马铃薯全产业链研究院落户后,中加公司联合国家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国农科院等15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组成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进一步促进了人才、技术与资源高度集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育种体系。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订单生产、聘民为工等方式,联农带农辐射全旗各乡镇、苏木7900余户农户受益。2024年,四子王旗重点推动2.5万吨薯条薯片薯饼加工厂、1万吨全粉及2000吨土豆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马铃薯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1%,预计2024年马铃薯产能达到20亿斤,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9亿元。

商都县:育出“金种”结“金豆”

近年来,商都县立足“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优势,借势京蒙协作机制,引进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中关村”等先进农业科技,利用京蒙项目持续投入8000余万元完善产业设施,打造了马铃薯脱毒繁育、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储藏、社会化销售“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依托希森公司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现代化组培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起了脱毒苗、原原种、脱毒种薯完整的三级繁育体系。组培中心最大产能是每年能生产脱毒种苗1.5亿株,繁育原原种4亿粒,能配套8万亩原种田用种需求,推动商都县8个乡镇47个村的集体经济实现创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形式,希森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全程跟踪服务,使农户一个大棚的纯利润就能收入1万多元。2024年7月22日,国内首创马铃薯生浆馒头在希森公司成功试生产,达产后,计划年产4000万个马铃薯馒头,消耗马铃薯150万公斤,节约小麦粉50多万公斤。截至目前,商都县集中连片的马铃薯准化种植基地13万亩,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10家,马铃薯产品累计销售4.7亿元。

目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加工企业有37家,其中国家级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产品从最初的淀粉增加到目前包括薯条、薯饼、淀粉、全粉、方便粉丝、马铃薯醋、薯纤维、薯蛋白、马铃薯馒头等21个品类135种产品,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工水平和产品多样化全国领先。2024年,全市投入京蒙协作资金11029.2万元,实施6个马铃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重点围绕着优质种薯、绿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等方面,全面支持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案例总结】

乌兰察布市借助京蒙协作平台,开展京蒙产业集群打造,围绕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并立足马铃薯全产业链,建设“三个中心”、“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园”、“三个集中区”、“五个种植示范带”,打造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2025年,乌兰察布将打造成为专用薯品类突出、种植标准规范、科研创新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

【关于京蒙协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与乌兰察布对口帮扶合作便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至今,从对口帮扶,到扶贫协作,再到区域协作,北京市先后选派了包括街镇在内的七批近 200名优秀干部和上千名医疗教育等领域优秀人才,赴乌兰察布市开展挂职帮扶工作。挂职干部和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聚焦聚力东西部协作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帮助提升产业造血功能、构筑脱贫攻坚智力支撑、推动京蒙项目加快建设等,已成为推动乌兰察布市乡村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撰文——

李永纲,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牧局副局长、北京市第七批援蒙挂职乌兰察布团队领队、潘家园街道办事处原主任;冯程程,乌兰察布市农牧局 。

原文标题:“乌兰察布市产业集群打造典型案例”——“薯”光集群促发展 产业赋能助振兴


作者:

党报进社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