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防滑塑料绑带就不用换冬季胎
流言:进入冬季后,短视频平台上就开始疯狂安利一种塑料绑带,文案往往都是不伤轮胎、安装免千斤顶、不用更换冬季胎。有些人也认为冬季胎就是智商税,没有更换的必要。
真相:以上说法是谣言!塑料绑带看似是传统金属防滑链的替代品,都可以为车辆提升抓地力,而且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但实际上,这种绑带并不能完全替代金属防滑链。塑料绑带在冬天低温环境下会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就会碎成一块一块失去作用,碎片甚至会被圈进车轮内侧,对刹车、轮胎造成损失,导致安全隐患。因此,不能为了图方便就使用塑料绑带替代金属防滑链。
另外,汽车轮胎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材料中橡胶的成分配比亦有不同。普通的四季轮胎在低温环境下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变硬,失去形变的能力导致抓地力下降,这在冰雪路面是非常危险的。冬季胎采用了特殊的橡胶配方,搭配特殊的胎面花纹,使得车辆可以在冰雪路面仍然维持抓地力,保证行驶安全。在有充足抓地力的情况下,两驱车甚至比四驱车更加稳定,所以那些有在高寒地带用车需求的朋友,一定要适时更换冬季轮胎。
2 脏污的车子更省油
流言:车子变脏后比洗干净的车更省油,因为脏污会在汽车表面造成“高尔夫球”效应,使汽车更符合空气动力学从而省油。
真相:以上说法是谣言!“高尔夫球”效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表面布满凹坑的高尔夫球比同样大小但表面光滑的小球在空中飞行的距离更远。这种现象是由于高尔夫球的表面凹坑的设计能够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球的飞行距离。基于谣言和以上原理,国外有一档节目特别做过实验,找来两辆同款同性能的车,一辆清洁,一辆喷上泥弄脏,在同样的道路上以同样的速度,行驶相同的时间,结果表明脏车比干净的车更耗油。为了表明实验的严谨性,第二次实验将脏车表面做成高尔夫球表面的样子再进行对比,这次脏车比干净车油耗低。所以,日常中的脏车不会比干净车省油,大家还是应该及时清洁,只有做了特殊处理的脏车才符合“高尔夫球”效应,才能真正的省油。
3 车辆高速行驶发飘是因为车辆太轻
流言:有些车辆自重过轻,导致车辆高速行驶时会发飘。
真相:以上说法是谣言!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我们常常能体会到不同车辆带来的不同驾驶感受,有些车辆开起来像是在开船,一旦提速,便有种在海上漂浮的错觉;而另一些车则稳如磐石,即便时速高达180公里,也能保持平稳行驶。这种差异并不完全取决于车辆的自重,还可能受到车辆重量分布的影响。同时,车身设计的风阻系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即是我们所说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举例来说,F1赛车也很轻,但其抓地力却极为出色,这正是得益于其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精妙。此外,轮胎的抓地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
4 汽车的1马力就是1匹马的力量
流言:有些人认为,汽车的1马力就是1匹马的力量。
真相:以上说法是谣言!马力这个单位并不是根据1匹马的实际力量来定义的,而是用来衡量一个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马力的概念源自蒸汽时代。在汽车诞生之前,人类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马匹,如马车。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天子驾六”,按照古代礼制,天子能乘坐由六匹马拉的车,体现了其尊贵地位。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蒸汽机逐渐取代了马匹的地位。这时,人们开始好奇,蒸汽机与马匹相比,哪个工作效率更高。于是,工程师们选取了一匹体格强健的马作为基准进行测试。测试中,这匹马通过拉动滑轮上的水桶,在一分钟内能将75公斤的水桶提升60米的高度。基于这一表现,他们计算出了这匹马的功率,即1马力定义为每秒钟将75公斤物体提升1米所做的功。
所以,马力是一种计量功率的常用单位,具体为1马力等于1秒内完成75千克力·米的功。
撰文/宋潇萌 安毅宁 汤光磊 沈俞龙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