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祈年|立天地 做《栋梁》
2025-01-29 15: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万物初始之东风浩浩荡荡而来

吹燎起了红红火火的一年岁首

游目骋怀,放眼相望

乙巳蛇年万象更新的美好姿态

正绽放在万家灯火的馥郁年味儿之中

大年初一的良辰吉时

天坛给大家拜年啦!

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

一份珍贵的手稿

引出了一座古老祭坛的过往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中

祈年殿实地扫描的复原高精度模型 再现古建神韵和文化内涵 以现代的视觉技术手段
呈现其内部建筑结构并诠释背后寓意

那座气势恢宏的巍峨大殿

正属于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

这座建筑最高明之处在于

内部的木结构结合了历法观念

以中央四根巨大金柱象征四季,撑起圆形藻井

而二十四根内外柱则分别代表

十二个月与十二个时辰

其总合之数又隐喻着二十四节气

正所谓“天人合一”之作

重生传统建筑,焕发经典魅力

站在历史与未来交界线上的天坛

继往开来,送旧迎新

向来到新一年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承前史之波澜,载汗青于古坛,作为浩瀚青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春晚《栋梁》之中的一卷手稿,让我们驻足祈年殿,回首遥望往昔。

这座古老建筑,在一次次的驻足回眸中再焕新生。

1935年,朱启钤、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的诸位大家,作为技术顾问担负起了天坛祈年殿维修工程的重任。

学者掌舵,匠人妙手,终将祈年殿以全新的绮丽面貌站在了世人面前。

而天坛首次登上春晚舞台,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正以更加瞩目的姿态登临世界,历史建筑与现代美学深度相交融,使古老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以春节文化为纽带,持续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农历春节的第一天

艳丽的新年红、澄澈的冷涡蓝

与蓝瓦金顶琉璃色的古老建筑一起

铺展开异彩缤纷的乙巳之春

《栋梁》之中的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以“敬天尊祖”哲思为设计思路的经典古建,其建筑空间上立体的圆形美,展现了古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时空观。

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正是“天人合一”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道中轴线划定了北京城的文化脊梁

新年伊始,站在这条文明脉络之上

天坛正向着延展无限之未来

献上独属于“双非遗”古建的真诚祝福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全长约7.8公里、贯穿城区中心的无形之轴,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

中正和合、多元一体,中轴线文化遗产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作为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天礼仪与文化传统的建筑载体,天坛正在其中熠熠生辉。

天坛不止有辉煌的过去

它同样是未来的传薪者与守望者

甲辰已去,乙巳在望

守护好大地之上的文化遗产

正是天坛所肩负的使命与荣光

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坛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绚丽色彩,将是天坛人面向未来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吉无不利,春风和气

年年有余,巳巳如一

乙巳年的新春

如果你也被春晚《栋梁》的古建之美所感染

不妨走近天坛祈年殿

身临其境感受大师风范

汲取精神力量

看懂“栋梁”背后的故事

感悟"栋梁"精神的魅力

温馨提示:来园游览前可提前关注“天坛”微信服务号,通过线上购票可更快入园;天坛公园东门设有停车场,但依然倡导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天坛公园全园全时段禁烟,请自觉遵守;在游园过程中请爱护文物、花木,不长时间占景拍照,文明游园,共建共享和谐游览环境。


作者:

天坛公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