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的爆火,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以“小玉壶”的形象“活”了过来。在北京园博园的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上,来自首都博物馆的四件文物也以彩灯的形式亮相出圈。
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中,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人形“小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后辗转归国,情节感人至深,网络为之轰动。受此启发,自贡的彩灯设计师以首都博物馆的四件文物——景德镇窑青花、羊脂玉凌霄花饰、骊山避暑图、白玉双螭耳杯为原型,赋予其拟人化形态,匠心独运,创作出“文物点灯”灯组。
景德镇窑青花以其粗犷与细腻并存的图案、奔放而不失精致的笔意,展现了元代青花瓷独有的雄浑壮美与勃勃生机。羊脂玉凌霄花饰出土于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玉质温润、造型精美、雕工精湛,凌霄花绽放其上,映射出古人对高洁品德与崇高理想的向往。骊山避暑图轴以唐明皇在骊山避暑游乐为题材,是一幅描绘唐代避暑胜景的佳作,这幅画不仅是艺术上的瑰宝,更是唐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辉煌时代的一角。白玉双螭耳杯是首博的镇馆之宝,此杯的主人名叫万贵,他是明宪宗宠妃万贵妃的父亲,1957年,北京右安门外的一位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挖菜窖时,意外挖到了一座明代古墓,此杯得以重见天日,成为研究明代玉器及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设计师的妙笔下,文物被赋予了灵动的新生命,化身为彩灯演绎的四位小姑娘,从历史深处翩翩而至。在诉说各自前尘往事的同时,引领观众一同感受华夏文明的脉动,让古老文物在现代光影的映衬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之前在首博参观时就看过这些文物,今日一见又是另一番韵味,他们既是静态的展品,又是鲜活的历史见证者。这组‘文物点灯’灯组也是在传达着愿祖国山河永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游客肖晟告诉记者。
来源 丰台时报
记者 林瑶
摄影 姜灏
编辑 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