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区域内的鸟
展翅飞翔地红嘴蓝鹊,恰似一抹流动的宝石蓝,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一群鸿雁在空中翱翔
稳稳停在树枝上的大斑啄木鸟,它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守护着这片森林的秘密。
夕阳时分,颐和园昆明湖中栖息的鸟儿
圆明园区域
海淀公园观鸟区域 彭涛 许春富/摄
去年10月《海淀区观鸟地图》发布后,海淀区的观鸟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天气寒冷,但我区的多个自然区域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从京西稻核心种植区到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从清河(海淀段)到圆明园遗址公园,鸟类们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翱翔、觅食嬉戏,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京西稻核心种植区是鸟类栖息的重要场所之一。尽管该区域缺乏足够的隐蔽区,导致鸟类种类相对单一,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珍稀鸟类。据观测,灰斑鸠、云雀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白尾鹞更是贴着地面飞行,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魅力。与此同时,崔家窑水库凭借其自然植被和未冻结的水域,成为鸟类的越冬栖息地。水面上的绿头鸭和芦苇荡中的多种鸟类,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清河(海淀段)的不冻水流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河道内水流潺潺,吸引了大量水鸟聚集。小型水道不仅成为鸟类的饮水站,更是它们的洗浴乐园。红隼、普通翠鸟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齐物潭公园的主要水面虽已封冻,但未冻结的水域边依然吸引了大量燕雀、白头鹎等鸟类。它们在枝头欢快地跳跃、歌唱,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
圆明园遗址公园以其繁复多变的生境,成为越冬鸟类的避风港。尽管观测当日天气条件并不理想,但仍记录到31种鸟类。鹊鸭、普通秋沙鸭、鸳鸯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展现出圆明园的独特生态魅力。北坞及周边公园是三山五园的核心区域,汇聚了多个公园,鸟类资源丰富。绿头鸭、珠颈斑鸠、黑水鸡等鸟类在此栖息,展现出冬日里的生态活力。
海淀公园和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同样是鸟类的栖息地。海淀公园的大湖周围是鸟类最丰富的区域,而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则以其广袤的湿地和丰富的资源,成为越冬鸟类的天堂。在这里,环颈雉、灰雁、鸿雁等珍稀鸟类欢聚一堂,共同谱写着冬日的生命赞歌。
此外,玉渊潭、颐和园和植物园等区域也各具特色。玉渊潭是鸭类爱好者的绝佳去处,集中了多种珍稀鸭类;颐和园的团城湖汇集了大量水鸟,成为水鸟观赏的理想之地;植物园则因冬季明星鸟种的存在而备受瞩目。
海淀区的观鸟活动不仅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机会。随着《海淀区观鸟地图》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为鸟类和人类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记者 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