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医院:“双主任制”破局分级诊疗 激活内涵建设“一池春水”
2025-02-22 21:4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西城区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均质化,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为主要出发点,开展分级诊疗的西城探索。其中,广外医院探索“双主任制”,激活内涵建设,破局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的真正破局,在于建立“输血-造血-活血”的可持续机制。广外医院以“大专科 强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理念,探索实践“双主任制”模式,通过柔性引进三甲医院专家担任科室名誉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激活了内涵建设的“一池春水”,一年间推动医疗服务、学术科研、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迎来新突破。

1

“双主任制”

为医院发展引入“活水”

截至目前,广外医院已聘任北京协和医院李玉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卢建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黄荣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黄小钦、姜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曹红、张竞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王泳,中华护理学会郝云霞等10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主任,聘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饶向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李宁忱3位专家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涵盖临床、护理、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

“过去想请专家只能靠‘飞刀’,优势资源难沉淀,有了‘双主任制’,合作也就更系统和深入了。”广外医院院长宋莉红道出了“双主任制”的运行核心。

广外医院“双主任制”通过柔性引才机制,明确名誉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主导地位,确保技术沉淀和团队成长,激发本院骨干的能动性。为避免“双主任制”流于形式,医院还建立了一套权责清单化、考核动态化的精细化运行机制,让专家作用和医院发展深度捆绑,真正“沉下来”。

2

借力“输血”到“造血”“活血”

赋能人才成长

有创呼吸机调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名誉主任姜利的带教下,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在急诊重症医学科铺开,团队成长快速。“双主任制”开启后,这种技术和经验的“扎根”在广外医院比比皆是:

64场床旁查房主攻疑难病例、举办4场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在肾病中心非透析学组,学科带头人饶向荣用“铁脚板+云课堂”模式激活科室动能。

肾病中心透析学组,学科带头人左力聚焦肾穿、腹膜透析、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一体化管理、血液净化通路,开启了一场技术赋能。

内分泌科,名誉主任李玉秀打通跨院通道,科室医师前往协和参与查房30余次。

心血管呼吸和脑病脾胃两个大内科,张竞涛、黄小钦两位名誉主任的身影活跃在科室里、病床旁。

普外科,李宁忱、卢建新两位专家的加入,让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诊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儿科,名誉主任黄荣妍指导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治,患儿就医获得感大幅提高。

名誉主任王泳和团队一道打造“神经+骨与关节+心肺+老年+传统”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体系。

护理部,名誉主任郝云霞的“飞行检查日志”记录着护理变革轨迹:突击检查、现场整改、重构制度……

科教科,名誉主任魏军平为医院量身定制三年规划,科研破冰,实现点燃创新引擎。

医务科,名誉主任曹红定期来院进行质量管理督导、飞行检查,梳理制度67项,修订43项,新增12项。

分级诊疗,为的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从借力“输血”到自主“造血”“活血”,在广外医院,“双主任制”带来了一场从技术到管理、从人才到生态的系统性变革,这正是医院的分级诊疗破题之道。

今年1月,医院召开新春座谈会,名誉主任、学科带头人齐聚一堂,在热烈的氛围中复盘一年成果,开启“双主任制”新一年的可持续性探索。新的一年,广外医院以“双主任制”破局分级诊疗的2.0版也将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同到来。

文图:广外医院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