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启动“新时代师德涵育计划”,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全校师范生教育通识课程创新探索师德培育新范式。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晓宏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展首场专题集体教研。团队教师集体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路径展开深度共创,标志着该校教师教育双链循环培育范式进入实践深化阶段。
据介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深耕五载的师范教育核心课程,近日通过课程内容迭代实现升级。团队锚定“教育家精神培育”目标,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反思”三维循环体系,着力打破传统师德培养的知识传输定式。在集体教研中,教学团队通过教育哲学思辨激发师范生专业身份觉醒,标志着教师教育从“知识灌输”到“能力训练”再到“专业人格养成”的范式转型。
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团队致力于实践哲学取向的教师教育范式变革,尝试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视域框架局限,建构具身性、情境化、综合判断的教师职业道德认知范式。通过三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具体来说,第一,采用现象学还原方法,构建职前与在职教师具象认知的职业境遇图谱;第二,运用教育学理论工具,引导教育主体对实践困境展开多维度专业反思,通过案例解构—重构的螺旋上升过程,培育教师的伦理敏感性与专业判断力;第三,基于实践的教师教育理念,结合行动研究方法论,为教师提供具有实证支撑的伦理决策模型及专业发展路径。“案例呈现—理论阐释—实践转化”的闭环设计,实现了师德培育从规范认知向专业自觉的范式跃迁。
近年来,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始终自觉坚守“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大学教育原则,致力于以一流师德研究成果支持一流课程建设。团队教师撰写的课程教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线课程录制,广受好评。
本次研讨会为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教学团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教师将在课程实施中系统融入师德涵养机制,构建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着力塑造“德教双优”的育人典范,以崇高师德风范、高尚师德形象与卓越教学艺术为师范生成长提供价值引领;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赋能,激发未来的教师对职业使命的深层体悟,促进其将教育智慧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跃升。
(文/本报记者:娄雪 编审:张广林 终审 :冉阳 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