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社区|苏州社区陈细芳:小巷“红管家”,居民贴心人
2025-03-08 14: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人物简介:陈细芳,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她踏入社区,先后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纪委书记及党委副书记等职务。现任建国门街道苏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在过去的十年间,陈细芳多次荣获建国门街道“优秀社区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被北京市妇女联合会评选为“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同时获得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评选的“优秀社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陈细芳说:“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社区就像精密钟表,每个齿轮都要严丝合缝。我们要做的是——让幸福在万家灯火中真实可感。”

清晨的苏州胡同还笼罩在薄雾中,陈细芳已经站在社区活动站门口检查新安装的便民扶手。手机备忘录里,今天要走访独居老人、协调物业维修、跟进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等事项排得满满当当。这样的工作节奏,陈细芳已经坚持了近十年。

2024年,陈细芳办理的299件“接诉即办”案件中,既有更换楼道灯泡这样的“小事”,也有协调历史遗留产权纠纷的“硬骨头”。她创新“首问负责+联席会商”制度,带领团队创下全年10次满分社区、1次低诉求社区的亮眼成绩。在解决某老旧小区供水问题时,她连续6天驻守现场多方协调,直到居民家中用水畅通。

从2015年怀揣着“让社区更美好”的初心走进建国门街道,到如今成为北京市优秀社会工作者,陈细芳用脚步丈量出19.4万平方米的辖区图景。任社区党委书记间,她带领团队探索“党建+社工”创新模式,将社区党委打造成凝聚36家共建单位的红色枢纽,通过“五社联动”机制撬动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让老城乡焕发新活力。

在一次走访中,陈细芳发现王奶奶家斑驳的木门和餐桌上摆着半碗冷掉的稀饭。环顾这个堆满过期药品、窗帘杆脱落的屋子,她掏出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重重记下一笔。三天后,由辖区共建单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敲响了两位独居老人的家门——这是苏州社区“党建+助老”精准服务首批受益家庭。

针对老人因子女在外地、行动不便等现实困境,陈细芳牵头制定“五个一”服务清单:每周一次代购采买、每月一次家居检修、每季度一次健康随访,辅以节庆温情陪伴和应急呼叫响应。属地单位为10名高龄老人做了采买服务调查,志愿者茹师傅第一次上门修好了王奶奶家摇摇欲坠的柜门,在校大学生小林帮李爷爷理清了他喜欢看的书报。此后,陈细芳组织联动辖区物业公司等5家单位打造“民生服务矩阵”,孵化两支社区社会组织,搭建起覆盖助老服务、照护者赋能、数字反哺的三大支持网络。为互助养老搭建了暖心纽带,该模式已惠及辖区392位老年人及家庭照护者,服务满意率达98.6%。

如今的苏州社区,花架下常有居民围坐议事,青砖灰瓦间跃动着志愿者的红马甲。陈细芳依然保持着每天巡访三个院落的工作习惯,挎包里永远装着民情日记本……

【街道评价】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淑菊:“陈细芳同志作为社区书记,专业性强,工作成绩出色。她一心为民,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改善社区环境,推进解决停车纠纷、老年服务、老旧小区管理等问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锋在前。她亲和力强,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居民心中的好书记,是社区工作者的优秀榜样。”(文/图:北京日报“党报进社区”项目组 张瑰)

-----------

—关于2025“最美社工”—

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北京日报“党报进社区”项目组携手各区县共建社区,推出“最美社工”宣传活动,旨在展现社区一线女性社工在工作中的卓越风采。


作者:

党报进社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