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地北里社区的张阿姨是一名残疾人,去年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更换了家中已使用了30多年的上下水管道,这本是一件好事,可烦心的事也随之而来。“最近家里厕所可味了,就那种下水道反上来的味,我怀疑是管道没装严实,现在每天都得开窗开门通风,要不都待不下去!”张阿姨找到社区,无奈地说道。
闻声而动,查找“反味”源头
问题虽小,可对张阿姨的影响可不小,包楼社工小刘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上下水改造的负责人联系,前往现场查看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已经去过张阿姨家,确实有点潮味,怀疑应该是墩布、抹布放久了,或者是马桶装完没密封好,导致出现的异味。
为了进一步确定情况,小刘一边让张阿姨联系安装马桶的工人再次来检查,一边将问题上报社区党委。花家地北里社区党委高度关注,立刻组织施工和监理负责人一同去张阿姨家现场“闻味”。
“你们可来了,闻闻是不是有味?装马桶的昨天刚给打了密封胶,根本不是马桶的事!”张阿姨说道。“是有股味,有点潮,还有点说不上来的味。”小刘使劲闻了闻,“好像是下水道的味。”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小刘敲开了隔壁邻居的门。小刘发现,隔壁邻居卫生间比张阿姨家的小很多,也摆放了不少洗漱和清洁用品,却没有闻到明显异味。小刘由此判断,张阿姨家确实不是抹布、墩布的潮气问题。
巧用“笨办法”,解决居民烦心事
“我觉得异味确实很明显。”说着小刘俯下身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又闻了一遍,“好像上面味更大一些,咱们再怎么排查一下?”小刘向施工和监理负责人问道。监理负责人也闻到了异味,并提出应该用个“笨办法”,即把管道包封和吊顶拆开,一点一点检查。可施工负责人却对此办法提出了质疑。双方争执不下。见此情景,小刘给社区党委书记谢宝杰汇报了情况,书记立即拍板,表示就用这个“笨办法”。
第二天一早,社工小刘、施工和监理负责人再次来到张阿姨家,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将一侧吊顶和管道包封一点点拆开,角落的一根入墙管道引起了小刘的注意:“这里有个缝!”大家凑过去一看,发现管道与墙体孔洞处确实有缝隙。监理负责人在孔洞前的暖气片上拴上了一根塑料绳,观察了起来。“瞧,动了,说明这里确实有风往屋里吹。”说着把头凑了过去,“你们闻闻,就是这,应该是透到排风道了。”
“原来咱们是铸铁管道,使用多年难免会有些铁锈和灰尘,缝也就给堵上了。这回咱们换了新的PVC管,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原本堵在缝里的东西就没了,排风道里的味就进来了。”监理负责人分析道。找到问题后,工人们迅速取来密封胶,对缝隙部位进行了封堵,直至塑料绳不再随风摆动。接着,一行人沿着管道的走向上到屋顶,仔细检查了排气孔,确认没有堵塞情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张阿姨家中卫生间长期存在的异味问题终于得以圆满解决,张阿姨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了往日的笑容。
花家地北里社区党委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提升民生福祉视为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面对居民所遇到的难题,社区党委不仅运用新思路和新视角审时度势、把握大局,还勇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采用脚踏实地的方式细致耕耘、破解难题,持续不断地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