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组建AI教育智囊团
2025-03-18 13: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3月15日,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举行“博·约”计划专家聘任仪式,6位教育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专家受聘为导师。学校还将与科技企业共建AI实验室,联合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

据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校长丁长林介绍,“博・约”计划依托“AI + 课程超市”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搭建起涵盖人工智能基础、航天科技、智慧实验等多元领域的前沿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求知需求;同时,引入“三师制”培养模式,校内导师、行业导师与高校导师携手,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截至目前,“博·约”计划已聘请12位资深专家担任导师,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兼具深厚理论造诣与丰富实践经验,将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推动教师发展。

活动现场,丰台区政协副主席、区文旅局局长李世琪与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曲兆军共同为深圳市政协常委、码隆科技创始人黄鼎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刘晋,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副秘书长张凯方,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蒋炎富等导师团成员颁发聘书。

高端对话环节中,中庆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乐法展示的“AI教学诊断系统”引发关注。该系统运用4K摄像头精准捕捉学生45种微表情,并结合先进语音语义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学生知识盲点,为教学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依据。北京亦心科技助理总裁蔡蕾分享了教育大模型“亦心AI”的最新突破。该模型可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大幅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负担,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时间显著增加。码隆科技创始人黄鼎隆博士则提出“教育新基建”概念,强调无边界知识获取、无延迟互动反馈、无损耗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并宣布码隆科技将与学校共建AI实验室,联合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动态跟踪学生认知轨迹,定制个性化探究任务,以AI技术打通“学—研—创”闭环,让抽象科学原理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数字化素养。

会后,黄鼎隆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约”讲堂。他以《如果我带着AI回到中学时代》为题,分享了如何借助现代AI技术优化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的前沿见解。现场学生踊跃提问,积极探讨AI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丁长林表示,北京十八中实验学校“博·约”计划将持续发力,重点建设AI教育创新中心,深度开发智慧实验室等特色课程,深化与高校、企业、社区的合作共赢关系,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实践样本。


(采写:本报记者:张秋颖 通讯员:许格;学校供图 ;编辑:智雨荷 ;复审:常悦;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