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音乐家,向AI滥用“宣战”
2025-03-18 13: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英国千余名音乐家为抗议英国拟议的版权法修改方案,联名发布了一张名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Is This What We Want?)的无声专辑。专辑的发布恰逢英国政府就修改版权法征求公众意见的最后一天。新的版权法拟在版权豁免下允许人工智能(AI)公司使用创意作品训练算法,开发者将能够在未经许可或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上艺术家的作品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英国乐界对此发起强烈抗议,认为这不仅将导致AI的滥用,还将严重损害音乐家们的经济收入和艺术创造力。

沉默抗议音乐剽窃合法化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专辑共包含12首只收录室内环境音的静默“歌曲”,每首均以一个单词命名。歌曲名称组合起来即为一句铿锵有力的抗议口号:“英国政府不得为了人工智能公司的利益而将音乐剽窃合法化。”

这张无声专辑的千余名“共创者”大多为英国音乐家和艺术机构,包括作曲家汉斯·季默、托马斯·休伊特·琼斯、麦克斯·瑞切特、罗恩·巴尔夫、默里·戈尔德、蕾切尔·波特曼,歌手凯特·布希、伊莫金·希普,大提琴演奏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以及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国王歌手合唱团、Voces8合唱团等,横跨流行、影视配乐、古典音乐领域。专辑已在Spotify等流媒体平台上架,其所产生的全部收益将捐给致力于支持在职和退休音乐家的慈善机构“帮助音乐家”。

在当代音乐的历史中,“沉默艺术”曾一度扮演重要角色。1952年,美国实验作曲家约翰·凯奇创作的《4分33秒》即由长达4分钟33秒的沉默组成。在舞台实践中,凯奇鼓励表演者充分调用周围的环境噪声,以艺术的形式对音乐的概念加以重构。而今,这张时长为47分17秒的无声专辑同样通过沉默的方式表达质疑。

为表抗议,音乐家们还上线了同名网站。网站主页中介绍了该专辑诞生的前因后果:“2024年底,英国政府提议修改版权法,允许人工智能公司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音乐、艺术品、文本等,来制造产品。音乐家们为此发起联合抗议。这张专辑录制于空荡荡的录音室和演出场,它代表如果该版权法通过,将对音乐家的生存产生怎样的威胁。”作曲家托马斯·休伊特·琼斯还介绍了他对专辑的贡献:“在专辑中,你可以听到我的猫在四处走动。我的录音室里有两只猫,它们在我工作那天一直在打扰我,我便将猫咪们的声音收录下来。”

AI发展与创意保护孰重?

近年来,AI技术的崛起令艺术产业的各个环节均发生巨大变化。而其在音乐产业的滥用,也引发了恐慌和质疑。2024年12月,英国政府发起为期十周的版权法修改方案公众咨询活动,以期实现人工智能发展和创作者权利保障的平衡。尽管如此,人们依然担心这将进一步侵害音乐家们原本岌岌可危的原创权利,并将从根本上破坏英国的创意产业。因而修改方案公布后一度激起轩然大波,英国多家报纸刊登了名为“公平对待”的公告,呼吁保护创意产业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专辑发起人、作曲家埃德·牛顿-雷克斯(Ed Newton-Rex)便是投出反对票的代表。他认为这张人数众多的音乐家联合名单,代表了音乐家们在为维护共同利益而奋斗,“这张专辑表明,无论政府如何试图为此辩解,音乐家们都将团结一致地谴责这一思考欠妥的计划。”名单中有许多人并非家喻户晓的音乐家,“但至关重要的是,这一版权法修改方案将关系到我们所有人。”除了这张专辑,牛顿-雷克斯还在推动一项更大型的反对无许可人工智能训练的运动,请愿书已获得超过4.7万人的签名。“此次版权法修改方案将英国音乐家的毕生心血交给人工智能公司,免费让人工智能公司利用音乐家的作品来压榨他们。这不仅会对音乐家造成灾难,而且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创意产业为代价。”

抗议之声日益扩大

面对日益激烈的反对声,英国政府回应:“如今我们正在探讨一种新方法,既保护人工智能开发者和权益持有者的利益,又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两者都能蓬勃发展。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英国关于版权立法的争议,反映了当下AI时代艺术发展所必然面临的瓶颈。随着专辑的发布,英国社会各界乃至全球乐界都共同加入了抗议浪潮中。索尼音乐集团、华纳音乐和环球音乐的高层也声援了此次“反AI掠夺英国创意运动”(campaign to stop AI plundering Britain's creative genius)。英国音乐家艾尔顿·约翰(Sir Elton Hercules John)、电视名人和唱片制作人西蒙·考威尔等还特意为此撰文发表评论。

艾尔顿·约翰写道:“英国的创意产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正是依靠长期以来的版权保护。而且这一成功也得到了回报,我们的创意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为英国创造了就业机会。”他认为,必须尊重创作者的权利,为听众提供美好的体验,并为新的年轻艺术家创造更加光明的机会。而实施这一版权豁免,将摧毁音乐家呕心沥血所得的艺术成果。西蒙·考威尔表达了相同的反对意见,“任何人认为他们有权肆意赠予创意想法而不付出任何代价,都是错误的。人工智能不应窃取那些最初创造魔法的人类的才华。”

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Random House)的CEO汤姆·韦尔登以及创作歌手琼·阿玛特拉丁也纷纷加入抗议行列。韦尔登写道:“我们正处于关键的时刻。英国政府应为创意和科技领域的保护、支持和发展设定界线,版权保护应作为维系行业发展的基石。”阿玛特拉丁也发出呼吁,强调保护创作者的权利至关重要,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确保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尽管英国政府表示,创作者可以注册“权利保留”权限,以避免其作品被利用,但批评者认为,强迫挣扎中的创作者聘请律师和技术专家与人工智能开发公司抗衡是不公平的。同时,他们还注意到,英国政府至今未对版权法修改方案进行任何经济影响评估。近期,剑桥大学明德鲁技术与民主中心(Minderoo Centre for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的人工智能专家在一项重要报告中呼吁对文化产业进行“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以保护其免受技术威胁,并对版权豁免持谨慎态度。该报告细致考察了人工智能可能对艺术家和生产力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创意产业为经济发展贡献1260亿英镑,而人工智能公司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带来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小,仅为37亿英镑。报告总结道:“英国的创意产业正面临来自不受监管的人工智能模型的新威胁,这种威胁深远而广泛。”

谷宇飞/编译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