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十事|第二期:绝密行动——迁平前的部署与准备
2025-03-18 16: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这一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京香山,标志着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征程正式开启。重温进京“赶考”,从西柏坡到香山,从革命的圣地到新中国建设的起点,每一步都凝聚着党的探索与功绩。

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您倾心呈献《“赶考”十事》,梳理“进京赶考之路”上的关键坐标与重大事件,追寻先辈的革命足迹,追忆不朽的红色记忆。

1949年3月23日,迎着初春的阳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了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动身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正式提出“赶考”这一历史命题,向全党发出进京“赶考”的伟大号召。而确保党中央绝对安全,是“赶考”前后的头等大事。

选定迁平驻地

1949年1月19日,北平和平谈判正在进行中,党中央直属机关派出范离等同志由西柏坡来到北平西郊,向叶剑英提出了中央驻地的初步意见。当时叶剑英住在颐和园办公,他对范离等的意见进行了认真考虑和研究,认为选择香山作为党中央迁平后的驻地比较合适,主要理由是:(一)香山能确保党中央机关的安全,香山地区距离城市较远,又和西山相连接,易于警卫,便于防空;(二)香山现有房屋3000多间,比城里容易解决住房问题;(三)香山地处北平西郊,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适合中央领导居住和办公。

▲为确定中共中央驻地,中共中央派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调查,李克农于2月3日由西柏坡动身,2月5日到达北平,2月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

为此,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的亲笔信回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在信中,叶剑英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提出中央机关以进驻香山为好。

周密布置迁移

1949年2月初,党中央开始准备迁平工作,在西柏坡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杨尚昆、曾三负责。李克农负责北平地区的准备工作,下设三个处:“劳大”筹备处(市内弓弦胡同),由赖祖烈主持,负责办理交涉、备置用具等事;“劳大”收发处(颐和园北青龙桥),由王范主持,负责调查社会情况,布置警卫,办理机关来此人员的住地介绍等事;“劳大”招待处(香山),由边纪忠、田畴主持,负责香山住地房屋修理、布置、租借、建设等工作。范离专门负责筹备“劳大”全体人员供给事宜。“劳大”收发处和招待处由香山公安分局(郊五分局)协助工作。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根据中央的指示,华北局、北平市委、北平市政府和北平驻军,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成员有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

▲图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党中央迁平过程中,确保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是头等大事。1949年3月21日,叶剑英在北平召开了迁平组织委员会专门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做好中央迁平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中央机关转移中的行军路线问题。会议结束后,叶剑英、李克农立即电告迁平组织委员会领导人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并报中央,对中央机关向北平转移之事提出详细安排和建议,电报中还提议,中央领导同志到涿县后改乘火车赴北平为宜。

▲周恩来关于同意来电所提各项布置的批示(1949年3月22日)。

3月22日,周恩来复电表示同意叶、李的各项安排,只是对改乘火车一点希望做好两手准备。遵照迁平组织委员会的指示,叶剑英又同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召集有关同志开会,认真研究了中央迁平的铁路交通实施方案,很快作出了《关于中央机关向北平转移时铁路交通安排的报告》。周恩来接到电报请示了毛泽东后,在电报上批示“已复同意”。随后,叶剑英和滕代远着手列车的编组和有关事宜。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一起率中央机关离开我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

“赶考”路上的无声护卫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尚未渡过长江,北平也仅解放一个多月,还有许多特务、内奸残存。为了确保安全,中央情报部在西柏坡组建了一支便衣保卫队,其中许多成员长期在敌占区从事隐蔽斗争。此外,还专门举办训练班,对保卫队同志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

▲部分便衣保卫队成员在进京“赶考”必经的颐和园合影。

1949年3月上旬,经过严格培训的便衣队到达北平,他们未及休整就迅速开展工作,深入以香山为重点的保卫区域,查看地形,熟悉环境,查阅敌伪档案,甄别和控制重点敌嫌对象,并以各种职业为掩护,暗中保卫重点路线和重点目标,确保党中央进城后驻地和行程的绝对安全。

来源:《北京档案》杂志、“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香山革命纪念馆

编辑:网络编辑部


作者:

香山革命纪念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