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变校园,打开基础教育新空间
2025-03-20 18: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AI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上了教育变革的舞台。一块屏幕、一台服务器、一个App……优质教育资源已然“跨越时空”。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秉持“科技赋能教育,智慧引领未来”理念,依托“人文+科技”办学理念,借助人工智能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水平。在“智”变校园道路上展开了多元探索。

“主动预防 精准管控”

构建全方位数智安防体系

走进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百余路智能摄像头遍布校园,从外观上看,跟普通的摄像头区别不大,学校通过整合应用AI、AR、数字孪生、人脸识别等技术,搭建了一个数字孪生化操作、AI事件预警、人机复合值守的数智安防系统。部署在核心机房的AI深度学习服务器会对全校摄像头采集的画面进行全时视觉分析,对拥挤聚集、倒地、火灾、剧烈运动、欺凌等突发事件进行报警,用以替代传统人工盯值大屏轮巡,实现人机复合值守,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和处理效率,及时发现、及时知会、及时处置。

▲数字孪生+AI智慧安防

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功能设备和应用能模块化接入,可扩展多种场景,如食堂安全监管、消防预警等。多数学校能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升级实现核心功能。

▲实地参观人机协同值守中控室

“个性化教学 创新驱动科研”

充分实现AI赋能教学

AI不仅是学习对象,更能重构学习方式的图景。在教学科研领域,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提出 “个性化教学,创新驱动科研” 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

▲人工智能实践与应用通识课

“‘AI助教’方面,探索AI技术在教学全流程的深度应用。”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教学副校长王丽娟说,鉴于青年教师占比较高,引入大模型作为“智能备课助手”,备课效率提升超40%。同时,凭借行为分析教室的系统,精准剖析课堂情况,助力教师课后反思,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高效、精准。

▲课堂行为分析

在学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上,信息科技教师韩浩博正在以一种游戏化的场景,让学生在人机交互学习系统中学习。韩老师表示:“为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我们选择自主搭建编程环境,自己设计课程,以计算机视觉为主,去涵盖物理和数学等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AI启蒙下,学生们也自然地沉浸其中,“这堂课让我学习到了一些技术,开拓了眼界,而且对AI研发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初二学生赵晨瑞说,希望未来也能投入到AI研发事业当中,去创造新的模型,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机交互学习系统

据教学副校长王丽娟介绍, “AI助学”方面,开创人机协同育人的教学新模式。地理课引入AI智慧学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有效提升自主深度学习能力。“AI助研与AI助学”协同领域,针对实践课程“碎片化”问题,各教研组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集体备课,运用AI技术搭建跨学科知识图谱,实现学科融合。

“数据驱动决策 全面关怀成长”

充分实现AI赋能学生全过程教育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秉持 “数据驱动决策,全面关怀成长” 的理念。在“AI助育”方面,学校运用AI技术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引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借助问卷星收集新生数据,利用AI算法深度分析,精准把握学生人格特质。针对不同情况学生,生成个性化策略与监测报告,全方位助力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实现一生一策,智能化、精准化育人。

▲AI+data

“AI助评”方面,学校利用AI实现了课后个性评价反馈。通过算法深度分析学生作业、测验等多维度学习数据,生成“学习习惯画像”,为学生提供定制化成长建议,实现评价科学化、个性化。结合成绩维度、行为表现维度生成学生个人发展趋势图,心灵导师或班主任定向沟通,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全过程推进对学生的暖心教育,打造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氛围。

▲数据治理

如今,一六一回龙观学校也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教学改进试点校,在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改进、校园智慧安防等方面参与或组织了多场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全体教师参与到人工智能校园应用场景当中。

▲数往智来: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座谈会

技术的发展迭代不是为了取代人的思考,而是充分释放人的创造力,让技术“为我所用”。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教学副校长王丽娟表示,未来,学校将在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家校共育等方面持续深化“AI+教育”融合,全力打造首都智慧教育新高地。

来源:孙晓清、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

审校:陈晨、纪茹馨、杨蕊、徐昊、古天


作者:

昌平教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