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通州榜样|夏建立:危水河畔见义勇为真英雄
2025-03-21 19: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通州榜样感动通州的故事


“90后”河南人夏建立是通州区马驹桥镇一名普通的防水工人。32岁的他每天早出晚归,挥汗如雨,认真地铺好每一块防水层,用勤劳的双手为副中心的市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就是这位平凡的打工人,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去年六月的一个下午,凉水河漷马路流域附近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一名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被湍急的水流冲向下游,漂了几十米,生命危在旦夕。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在河边散步的夏建立挺身而出,飞奔下河施救,最终让男孩转危为安。


救助小孩是偶然,帮助他人是必然。夏建立的见义勇为行为,不仅救了一个孩子,更传递了温暖与力量。面对危险,挺身而出是勇气;临危不惧是素养;逆流而上是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见义勇为,什么是英雄本色。

图片


谢佳航(本报记者):去年那场救援太惊险了,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


夏建立(通州榜样):去年6月,高温闷热,暑气蒸腾,马驹桥镇不少孩子选择结伴而行到凉水河边避暑纳凉。我当时正和同事在河边遛弯,突然听见河边人声大噪,有人大喊:“快来人,有个小孩溺水了!”我往河中央的方向一看,只见一个小孩已经身处凉水河靠中间的位置,被湍急的水流冲向下游,漂了数十米远。那孩子看起来体力已经耗光,双手在水面上扑腾着,情况万分危急。


当时我听到呼救声后,顾不上脱衣服、脱鞋,将手机往地上一扔,我就赶紧往河里跑。那一刻,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孩子救上岸!我根本来不及犹豫,因为我知道,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让孩子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图片


谢佳航(本报记者):河里救援太危险了,当时发生什么情况了?


夏建立(通州榜样):岸边的河底有许多石头,我被绊倒了两次,膝盖和腿部都擦伤了,鲜血直流。可当时救人心切,我已经顾不上疼痛,只是拼了命地往男孩的方向游去。当我跑到河中央的时候,才发现水比想象中要深得多。在跑了三四米之后,脚就已经够不到底了。而且水流特别急,这给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当时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个人也冲下河去救人了。但他们也没料到水这么深,水流这么急。第一名下河的男子虽然奋力去抓孩子,但没有抓住,孩子又被往前冲了几米远;还有一名下河的同志水性不太好,自己也被淹了一下,幸好又有人下河把他救了上来。


好在我从小水性还不错,咬着一股劲儿,坚持到了最后。男孩身量小,一直被水冲着往下走,我就斜着往前追,最后一把抓住了孩子的胳膊,然后让他搂住我脖子。抓着孩子我就踏实些了,西边踩着水努力地往岸边游,一边不停地安慰他别惊慌。那一刻,我真的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带着男孩游回了岸边。


谢佳航(本报记者):您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意外?


夏建立(通州榜样):说实在的,下河救人这件事确实挺危险的。水那么深,水流又那么急,救人的途中我也呛了几口水,上岸后也筋疲力尽,一直在大喘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掏空了。但当时情况那么危急,我根本没时间去想别的,满脑子都是救人。我只想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拼尽全力去救人。


后来想想其实也挺后怕的,我已经好多年没下过水了,要是当时自己也出了事,那可怎么办?但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也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所以,既然让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能见死不救。如果今后再遇到此类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图片


谢佳航(本报记者):当您把男孩救上岸后,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夏建立(通州榜样):孩子被救上来后,看起来没什么大碍,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他对我表示了谢意,旁边的路人想要帮着联系孩子的父母,但孩子可能是怕被责怪,没再多说什么,就和另一个小孩一起离开了。上岸后,我的一身短袖、短裤和运动鞋都湿透了,鞋子里面浸满了淤泥,脸上、头发也都湿漉漉的。我也没顾上太多,就急匆匆地回去换衣服了。


其实,当时周围的人对我表示称赞的时候,包括后来各平台报道我救人的事迹,我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在我看来,做好事没必要留名,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谢佳航(本报记者):您提到如果今后再遇到此类情况,还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为什么?

夏建立(通州榜样):我当时只是想,如果我犹豫了,或者退缩了,这个孩子可能就少了一个活下去的希望。而救了这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庭。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让我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比宝贵的。遇到这种危急情况,如果我能帮上一把,就一定要帮。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种信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如果因为我的犹豫而让一个生命受到威胁,我会一辈子良心不安。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

图片


谢佳航(本报记者):这样见义勇为、帮助他人的事情应该不是您第一次这样做吧。


夏建立(通州榜样):大家都说我我这人特实在,是个热心肠。从小我就这样,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个老奶奶每天捡瓶子、收废品,看着她比较辛苦,我就会攒一些瓶子,或者帮她一起捡废纸。


长大后,这种热心劲儿也一直没变。平时工友、邻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要我知道,都会主动过去搭把手。我的工友老张身体瘦小,工作时需要把一百多斤的油毡扛上楼顶,我二话不说就帮他扛了上去,虽然当时自己的双腿都发颤,但我心里觉得挺踏实的。还有邻居小董搬新家的时候,我帮他们拿水泥沙子砌墙,忙前忙后,一点都没觉得累。


就在一个月前,半夜十点多,我都准备睡觉了,我的工友老王突然过来找我说感觉身体不舒服,手脚动作都受影响。我当时心里一紧,说:“走!咱们赶紧去医院!”我们住的地方比较偏远,天又比较晚,我只能先背着老王,一边往大道上跑一边打车。路上,我还一直在安慰他,心里特别着急。等到了医院,安顿好老王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医生说老王颅内高压230,是脑出血,幸亏及时送到医院,不然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图片



谢佳航(本报记者):您在通州工作很多年了吗?


夏建立(通州榜样):我是河南的,目前在马驹桥镇干防水。事发当天,我们所负责的小区因为暂停施工,我和同事才来到河边散步。其实,每年通州几十个小区的防水改造都有我们的参与,比如马驹桥镇的莲水怡园、桃花岛小区等。在繁华的都市中,建筑物的防水工程是确保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性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多雨季节,防水工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我们的工作环境经常是高空作业,七八月的时候,在楼顶上工作,头顶烈日,骄阳似火,特别闷热。最难熬的是临近中午时间段,地面上的气温最高可达四十来度,再加上施工的特殊性,需要火枪加热,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要喝好几公斤水才能补充水分。防水系统虽然只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环节,但却也是最至关重要的,这个步骤如果没做好,后期出现渗漏水非常影响居民的居住体验。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副中心的社区居民住得更舒心,我就觉得特别值!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谢佳航 

摄影:常鸣

微信编辑:芳芳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