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体育‘饭圈化’让运动员承受了过多非竞技层面的压力,影响他们专注比赛!”“很多运动员因为‘饭圈化’,稍有失误就被粉丝攻击,网络暴力不断,造成比赛失利后被恶意诋毁,这对运动员心理伤害极大,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日,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401教室的课堂上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践课正如火如荼开展,小组代表聚焦的便是当下热门话题——体育“饭圈化”问题。
这也是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面向初二年级创新开设“践行两会精神,感悟人民民主”主题思政模拟实践课的一部分。本次课程紧扣时政热点,立足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理论研习+实践探索”双轨教学模式,创新引入沉浸式角色体验机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在模拟参政议政中深化对民主本质的理解,有效激发新时代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与行动自觉。
课程由政治教研组郎明朗老师统筹组织实施,采取“三阶段递进式”教学法。3月6日—9日,开展理论解读,带领学生系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义,重点解读了体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3月10日—17日,实施项目调研,学生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体质健康促进、校园欺凌防治、运动员科学训练体系建设、体育领域“饭圈化”治理以及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保障等议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调研形成政策建议;3月18日,组织模拟议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完整呈现提案陈述、民主表决全流程。
在模拟议事环节,各小组立足专业特色展现深度思考:针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议题,提出“体教融合双轨培养”方案;聚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设计“赛事育人”实践路径;围绕青少年体质提升,构建“智慧监测+精准干预”体系。各小组的发言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实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责任担当。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审议,全体“代表委员”通过民主投票方式,评选出“优秀议案、提案”一、二、三等奖。
学校学生科教师薛东圣为获奖团队颁发了荣誉证书,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实践成果。学生们纷纷表示,将在专业训练中践行两会精神,在体育报国中彰显青春价值,在体教融合实践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模拟公开课创新采用沉浸式体验教学法,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构建起“研学践悟”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三个维度实现教学转化:以情境浸润为纽带,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场景;以角色扮演为桥梁,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以议题研讨为升华,推动青春思考向社会责任担当的价值延伸。该模式创新融合情境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成长三重维度,既深化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认知,又通过模拟参政议政的实践操作,使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采写:本报记者 郝彬 ;学校供图;编辑:姜思瑶;复审:郝彬;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