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生共读《世界里的中国》,校社协同探索思政教育“读行合一”新方式
2025-03-24 21: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恰同学少年’大中小学生共读《世界里的中国》”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围绕《世界里的中国》一书进行了现场共读分享。三所学校的学生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共同发起共读好书的倡议,呼吁广大青少年积极阅读优秀书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活动中,四家单位共同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致力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据了解,《世界里的中国》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与会专家围绕本书内容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世界里的中国》以文明互鉴为经纬,串联起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如何更好地助力学校思政教育?与会专家提出开辟“读行合一”的新路径,重点在于突破传统教材边界,构建起云端共读+实践研学的立体模式;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书中文明密码转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素材,实现从知识习得价值建构的思政育人范式升级。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分享了创作《世界里的中国》一书的初衷。自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后,他就开始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世界里的中国》正是在世界的视角下,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形成的博大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起,阐述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逻辑。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世界里的中国》编辑团队将深奥的政治理论与文明传承进行了创造性的结合,将政治话语转化为文明叙事,不仅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还提供了多元化认识世界的视角。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谈到,北大附中已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该书,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丰富日常教学的素材,还能够很好地承载跨模块的综合探究课程。通过师生共读、合作探究这本书的典型案例,学生将多个模块的核心原理融会贯通,更好地回看过去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未来的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采写:通讯员 杨林;学校供图;编辑:张娜;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