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北京市顺义区、东城区语文教师代表在府学胡同小学顺义分校共同开启了一场二年级语文联合教研活动。活动以“基于核心目标落实的学习活动的进阶设计”为主题,旨在促进两区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智慧,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的新路径,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自东城区、顺义区各校二年级语文教师近100人参加。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浩志,顺义区教委副主任蒋吉姝,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总校校长滕亚杰,顺义区教委小教科科长黄秋凤等领导专家参会。
同课异构展风采
府学胡同小学毛冉冉老师与府学胡同小学顺义分校史可老师以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为载体,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碰撞,诠释了识字单元的教学智慧。
史可老师基于单元任务——“开启文化之旅 探寻汉字奥秘 设计汉字识字手册”,立足单篇设计课时任务,让学生经历“试讲-互评-明确标准-依标再讲”的学习过程,在讲好“贝”的故事中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感受汉字魅力。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阅读识字绘本,通过讲好其他汉字故事,强化形声字识字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兴趣。
为讲好“贝”字,毛冉冉老师借助AI技术赋能:创设中国文字博物馆招聘汉字讲解员的学习情境,设计“争当小小汉字讲解员”的学习任务。课上创设中国汉字博物馆馆长的AI智能体,学生则化身汉字讲解员,兴致勃勃地向“馆长”讲解汉字故事,“馆长”进行了精彩点评。课堂上,老师充分抓住文本,逐层梳理“贝”字背后的故事内涵,并提供思维导图作语言支架,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寻。
互动交流研讨促提升
互动交流研讨环节,两位授课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授课感受。府学胡同小学顺义分校副校长王燕玲表示,这是一场极具活力与深度的教研方式——从此次同课异构的意义到围绕这次教研的主题设计理念,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体现了识字能力分层进阶,对学生情感层面进行不断提升。
观课教师们从素养目标落实、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三个维度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们围绕课堂设计、目标落实等展开深度交流,这无疑是对我们语文教学的一次深度滋养。在思维的碰撞中,既有对教学亮点的赞誉,也有对优化路径的思考。让大家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活动主持人、顺义区语文教研员苏静林总结道。
专家点评讲座指引明方向
观摩研讨后,东城区教科院副院长宋浩志对这两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守正固本 夯实基础 聚焦低年级语文学科实践》专题讲座。宋浩志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品德修养的启蒙与习惯养成。老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基本的思维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剖析,宋浩志的讲座为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供了指引。他在讲座中表示,识字教学要关注识字的过程,提高“复现率”;写字指导要重视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朗读指导注意朗读的基本功训练,重视教师的示范、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语文教学要把握人文主题,细读文本,发现教学价值。以语文要素训练构建单元整体教学,关注能力的进阶。
(采写:本报记者 赵翩翩 ;通讯员:王燕玲;编辑:韩冲; 复审:郝彬 ;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