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有着组织体系健全、工作队伍齐整、工作时空集中、工作基础扎实等特点,是教育青年学生、培养青年学生、塑造青年学生、成就青年学生的重要组织和前沿阵地,必须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正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使高校意识形态等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青年学生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关键节点,最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高校共青团要坚定不移地把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主责主业,深刻把握共青团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要求,聚焦“时”“事”“势”,唱响思想政治引领主旋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栋梁之材。
一、把握“时”,坚定青年信仰、擦亮奋斗底色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目标凝聚前进力量。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高校共青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关键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青年学生特点,把握住“黄金时”和“日常时”,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活动。
一是把握“黄金时”。重要节日节点、重大纪念日是思想政治引领的黄金时间。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抓住黄金时间广泛组织开展各类主题主题团日活动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年在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氛围中接受精神洗礼,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抓住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连续多年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集市”、志愿马拉松、志愿嘉年华等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活动项目聚焦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需求,围绕思想引领、政策宣讲、生命健康、生活服务等方方面面设置服务点位,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雷锋、做雷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吸引同学们走出宿舍,感受校园风采,感悟雷锋精神。服务点位的志愿者同学通过开展“专业”服务,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还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思考,在服务的过程中培植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
在问需青年基础上,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举办第一届“我们的节日”五四嘉年华活动,从青联副主席、全国武术冠军、首席钢琴家等大咖云集的“青春分享会”到美妙绝伦的“湖畔音乐会”,从“青创先锋讲坛”到“青联企业校园招聘”,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系列活动,让团员青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节日,活动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是把握“日常时”。天津科技大学团委始终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深刻把握共青团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要求,以提升思政引领力为目标,通过打造“四位一体”的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探索共青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与内涵式发展新模式。
突出主题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团员头脑,以组织化学习的方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情景化、场景化、网络化等方式,组织示范性和普及性相结合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团员青年唱主角,推动主题教育活动更具时代感、青年味和实效性。
深化专题引领。深化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分层分类联动青年骨干开展宣讲。充分发挥学校理论社团、校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学员等群体在理论学习宣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化精品宣讲课程,提升理论宣讲品牌的覆盖面、辐射力和影响力。
拓宽榜样引领。面向全校团员青年,持续深入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建立青年人才储备库,扎实培育和推荐全国、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青年先锋、两红两优等共青团领域先进个人和集体,不断绘就天科青年榜样群像,营造争当青年先锋的良好氛围。
创新网络引领。着力加强青年媒体中心建设,发挥共青团特色,挖掘团学组织活动品牌,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融媒体平台,持续打造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线下座谈“三维立体思想引领矩阵”。制作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力。
二、把握“事”,拓展工作载体、提升内涵质量
理想信念教育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天津科技大学团委聚焦任务职责,以具体“事”为依托,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不断拓展工作半径、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突出双创带动,上好“探索思政课”。作为学校“先锋计划”十项行动计划之一的“双创提质”的牵头部门,联动校内外部门,打造“创意引领-创新主导-创造支撑-创业服务”四级递进式活动供给模式,全面营造双创育人新生态。将“挑战杯”等赛事作为重要育人载体,构建“1+3+X”项目遴选打磨机制,全面做好项目储备培育。立足产教融合,打造“众创空间-玑瑛产创基地-学校科技园-天开园”成长路径。
学校承办第十六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科技成果展
二是强化实践导航,上好“行走思政课”。不断打造“实践课堂+志愿服务+研学项目”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暑期“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团员青年提供实践锻炼的广阔平台。学校每年有5千余名学生参与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多个学生团队荣获全国和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典型工作案例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宣传报道。举办学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持续打造“赛会+日常”工作载体,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等重大赛会及教师节、重阳节、校园环境清整等校内活动中到处涌现天科青年身影。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会
三是推动美育浸润,上好“文化思政课”。坚持红色文化主基调,不断拓展文化育人的形式与内容,全方位、多层次打响红色校园文艺活动的先锋品牌,构建了文艺赛事、艺术展演“双核双驱”工作机制,组织化供给校园文化活动,形成“青韵剧场”等六大文化品牌和“十大歌手”等四大文化赛事。
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深受青年学生喜爱
三、把握“势”,深化内外联动、激扬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天津科技大学团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学校中心任务,用好属地资源,服务属地发展。
一是紧紧抓牢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先锋计划”这一现实载体、重要机遇,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在工作机制层面,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工作机制,建立共青团落实“先锋计划”挂图作战方案,定期调度、全面推动,确保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在阵地建设层面,持续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拓展,扎实推进共青团“思想引领、组织凝聚、服务青年”主责主业进学生社区。一方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共青团之家”,通过环境建设促进内涵提升,让学生时时刻刻沉浸在共青团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同时,积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性团组织建设,编织好一张共青团有形的组织网络,从而更好实现“一网多格、一格多能”作用。另一方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社团赋能青年成长行动”,推动学生会、学生社团入驻社区、服务学生。在活动组织方面,聚焦“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策划实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用“先锋计划”凝聚人,用“先锋文化”感染人,全面呈现五育并举,全方位彰显“先锋气派”。
与属地团组织共建,开创了校地合作新模式
二是主动与属地有关部门拓展合作,学校所在属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主动将学校团委列入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等重要活动承办、成员单位,开创了校地合作新模式,共青团大局贡献度持续提升。与滨海新区团委共建“尚德”团校,为天科学子打造六条实践研学线路,用足用好实践点位和现实教材。深化“未来计划”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选拔优秀学生到校外合作单位开展挂职锻炼,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习、职场体验等岗位实践,以深度体验、真实参与、全程锻炼的模式引领青年感悟国情、调研社情、体验民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供稿:马臣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