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出汗” 到“爱出汗”,东城中小学这样落实“体育八条”→
2025-03-30 22: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日前正式公布,“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要求落实的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节、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赛”、冰雪运动进入体育课堂、初中阶段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丰富体育课堂后25分钟……东城区各中小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落实“体育八条”,让学生不仅“能出汗”,更“爱出汗”。

体育节运动会

东城学子“动起来”

进入3月以来,每每在课后4点半走进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总能听到“加油!加油!”的呐喊声。足球场上,学生们自由奔跑,你追我赶;排球馆里,学生们努力跳起,默契配合;篮球馆里,学生们积极拼抢,精准投篮……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第19届体育节暨班级体育比赛的场景。

今年是初二年级3班学生赵浩崴第二次参加学校体育节,他说:“去年我参加的是气排球比赛,今年报名参加了足球比赛。还记得我第一次报名参赛时有点小紧张,但是在和同学们一起训练的过程中我的紧张感都消失了,并且收获了运动的快乐,还能释放一些压力。学校的运动氛围很浓,我们经常在课间和放学后训练。”

环顾学校操场,“跑起来、笑起来,身心健康起来”“天天跑、天天跳、天天练”“无体育 不教育,健康·提升2025”等标语十分显眼,旁边还有一条80米长的奥林匹克教育长廊,上面有奥运冠军们的励志故事和学校运动队的荣耀时刻。这些无一不为学生们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教育处德育主任高佳说:“学校体育节已经连续举办18届了,很多孩子因为体育节而爱上了运动,通过多年的坚持,用‘习惯运动’养成了‘运动习惯’。”为了落实“体育八条”关于“推广体质强健计划,组织开展学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的内容,学校今年的体育节在以往的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等比赛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园半程马拉松班级接力赛、引体向上和斜身引体比赛,以及陆地冰壶比赛,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比赛。

此外,历届体育节,学校十分重视比赛各项环节。比如,在赛前进行升旗仪式、双方队员握手致意、班级啦啦队加油助威、学生当比赛裁判、小记者团全程参与等,进一步规范组织比赛,通过各个环节发挥体育比赛的育人作用。高佳说:“学校今年体育节的主题是‘竞体逐星芒 育恒聚班力’,这也是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魅力,促进各班级提升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育八条”中提出,要落实学校或集团校每年春季、秋季应分别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东城区连续多年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让东城学子“动起来”,足球、篮球、网球、旱地冰球等比赛轮番开展,来自东城各学校的学子同台竞技,在运动中快乐成长。

多年来,东城区各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育节和运动会。有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民族体育节、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阳光体育节、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春季校园体育节,还有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的秋季趣味运动会、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田径运动会、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的亲子运动会等。每一场体育节和运动会,都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学生们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笑容,这也成为了东城区体教融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创新体育活动

全员参与“班级赛”

在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运动场上随处可见学生们开展篮球运动的身影。从刚学会拍球的低年级学生,到正在练习运球的中年级学生,再到专注于篮球比赛专业技巧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活力。

学校六年级1班学生董梓妍从前是个内向的女孩,是篮球改变了她。董梓妍说:“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学校篮球社团了。那时候我比较内向,但是喜欢运动,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加入了社团。在这里,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变得爱说爱笑了,对篮球也越来越喜爱,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是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从一、二年级的小篮球游戏课到三至六年级的篮球课,从大课间的篮球自编操到课后篮球兴趣班和篮球社团,全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篮球活动中。除了传统的打篮球,学校还设计出花式篮球、篮球啦啦操等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篮球运动项目。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小篮球欢乐季”。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副校长宋占军说:“‘小篮球’简而言之就是更小的篮球、更矮的篮筐、更简单的规则。‘小篮球’主要适用于12岁以下的孩子,降低篮球项目的门槛,能让更多孩子走进篮球场。”

在“小篮球欢乐季”,参与度最高的是“投篮王”“技巧王”比赛。宋占军说:“全校的每一名学生都会参与,开展班级联赛。在比赛过程中,我能看到许多孩子的笑脸。”

此次“体育八条”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北京市中小学校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其中至少组织1场“三大球”班级赛。从“体质·健康2020”工程到“健康·提升2025”工程,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的有效尝试,各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路径的体育教育模式,全员参与、“班班赛”在东城学校处处可见。

魏琨焜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的体育教师,承担着广渠门中学初中年级和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四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魏琨焜说:“集团运动会每年都会开展,今年我们就会举办校内联赛,学生全员参与,班班比赛。学生们参与到运动会中,对体育运动有了兴趣,才能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成长。”

冰雪特色课程

学生实现“轮转冰”

下午大课间时分,走进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在学校一大一小两个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学生正跟随老师的口号进行跑步锻炼,一个大课间可以跑三圈,容纳全校学生一起“动起来”。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副校长张丹说:“学校操场于2020年重建投入使用。建设之初,学校在功能规划、器材设施、地面标准、跑道安全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不同的运动属性。比如,大操场采用‘国标’蓝色跑道,脚感更软,更适合跑步。小操场的环形道偏硬,更适合轮滑运动。”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是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学校构建了“3+1+1”的体育课程体系,包括三节国家课程,一项特色课程,一节是以年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课。张丹说:“学校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一项特色课程,每个年级都是全员参与。其中,二年级的特色课程是轮滑课,每周都会开展一节,跑道的设置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特点。学生一个学年学下来,一共要上大约36节轮滑课,这样基本上轮滑的技巧学生都能够掌握了。”

学校六年级9班学生杨沐宸说:“自从二年级在学校学习了轮滑运动后,我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一个学年下来,我能轻松地‘轮转冰’,我觉得在冰上滑更有趣,现在我也经常在假期去冰场滑冰。”

每年冬天,学校会建设冰场,还会带学生到“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等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上冰”。对轮滑运动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加入学校课后服务社团“接着学”。

“体育八条”中提出,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近年来,在东城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与冰雪运动结缘。数据显示,东城区有22所学校先后获评北京市和国家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有16所学校获评北京市和国家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让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冰雪运动,冬奥教育、冰雪运动中小学校全覆盖在东城已然成为现实。

府学胡同小学自2002年起在四年级开设轮滑课程,2018年起将冰雪项目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冰壶社团、冰壶选修课程以及冰壶模块体育课程,每学期开设社团课总数为18节,选修课程总数为64节,保证了非毕业年级100%参与冰上项目活动。

男女分班教学

强化体能“练出汗”

走进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体育课,初中年级的男生正在双手把杆,挨个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一旁初中年级的女生,则站成一排,撸起袖子,进行排球击打训练。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初中阶段正在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这既符合学生的身体特征,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体能练习,保证运动强度,让学生‘出汗’。”

“体育八条”中提出,要落实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学和高中模块化教学,这在东城区已有尝试。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中阶段实施“模块化教学”。2015年11月,学校启动了世界冠军级别师资的跆拳道课程,每年在初一、高一年级普及性推广。十年来,近4000名学生通过跆拳道八级认证,通过率超过95%。学校引进跆拳道世界冠军宗绍娟任教,聘请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担任课程顾问,让精英运动员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设计跆拳道运动的学习架构,用卓越的技术和前沿的方法指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引领、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在东城区革新里小学的体育课上,前5分钟,学生们进行常规的基础性训练,随后用10分钟进行体能加强训练,在剩下的25分钟里,学生们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增强自身技能。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体育课注重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练起来,每节课做到精讲教会、勤练保量、展赛促评。我们还会定期进行运动负荷监测,及时反馈,督促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八条”明确,学校要针对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精准区分学生类型,科学设计锻炼方案。在东城区,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

除了严格落实体育课堂“5-10-25”的时间分配外,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体育教研组还对体育课堂后25分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的创新与分享,并针对不同年龄、年段编排了系统性的“出汗小妙招”应用于实际教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动物模仿操、拍手操等简单且富有节奏的运动让身体快速激活起来。在此基础上,运用奔跑、跳跃等运动技能进行游戏,这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出汗。三、四年级的学生进阶到以身体控制为主的体能练习方向,结合反应能力,球类游戏开展丰富的“出汗”行动。五、六年级的学生练习方向以专项技能为基础,进而拓展提升灵敏能力,速度耐力及反应能力,为更好地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