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北京,春意正浓。工人体育场迎来2025赛季中超联赛北京国安对阵成都蓉城的焦点战。本场赛事是2025年中超赛事国安首个主场比赛,赛事不仅点燃了球迷的热情,更成为检验工体周边交通保障能力的大考。作为首都体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工体赛事活动的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始终是保障中的重点。
今年,面对新启用的工体地铁站口、首场近乎满座的观赛群众及复杂的交通组织环境,市交通委东城运输管理分局作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执行单位,协同各行业管理部门,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硬作风”构建多方联动保障体系,顺利完成赛事期间5.2万人次的交通服务保障任务,用责任和担当实现工体赛事活动交通服务安全、高效、有序。
以责任担当筑牢保障根基
工体赛事是展现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2024年工体中超主场赛事观赛人数超70万人次,单场人流峰值达5万余人次。市交通委东城运输管理分局坚决扛起工体交通服务保障的使命责任,从城市“大交通”的全局保障维度谋划具体工作,4次召开保障专项工作研讨会,对去年赛事保障工作进行全面复盘,从交通服务保障一盘棋的角度制定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方案,会同公安、交管、属地政府、公交地铁等17个交通服务保障相关单位组建工作专班,通过统筹优化多方式交通资源,实现观众入场交通便捷、散场交通快速有序的效果,最大限度降低赛事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切实提升市民观赛出行体验。
以系统思维织密保障网络
市交通委东城运输管理分局依据职责在公交、轨道、出租网约、共享单车等社会交通保障方面持续发力。
公交:组织开通入场摆渡线,方便观赛群众在地铁站到体育场之间的接驳,散场组织远端应急备车,强化公交应急保障作用。
出租网约:协调在赛场周边于散场前启用电子围栏措施,保障工人体育场周边的乘车、落客秩序。
共享单车:协调企业安排运维人员维护赛场周边的共享单车秩序,及时清运淤积车辆。
轨道交通:今年工体赛事活动中将工体地铁站作为赛事活动大客流疏散的地铁保障途径,虽大幅提升了疏散能力,但也带来了人流流线、宣传引导、安全保障等新问题。对此,分局协同市交通委行业主管部门前期多次对工体地铁站各进出站口、人流流线组织进行现场调研,制定5套客流疏散方案,配合公安治总等赛事安全保障单位开展现场踏勘、大客流疏散演练3次,确保保障新举措取得新效果、避免新问题。
以工匠精神提升保障质效
为做好本场赛事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的工作,赛前制定关于本场赛事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现场赛事保障组,明确了包含赛前准备、赛中执行、赛后总结等3方面共19项具体工作任务。针对往年赛事保障暴露的人员疏散效率不高、共享单车时有淤积等问题进行重点部署,对赛事的交通服务保障做到全周期管控、全要素保障、全过程督战,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到点到位到事。赛事期间,分局领导带队,出动执法人员9人,分别在工人体育场周边道路、地铁站等点位进行不间断巡查。
密切关注赛场观众出行选择、客流走向、社会面交通管制措施等情况,及时向公交、地铁等交通服务保障单位传递比赛延时、结束等关键时间信息,提醒交通服务保障单位落实运力保障措施。持续与相关保障部门共享现场信息,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做好道路临时管控等措施,以精细化的交通保障确保各项既定措施执行到位。
以首战标准锚定长效治理
本场赛事保障工作,公交摆渡线共开行2班次,应急保障车辆6辆于赛时在远端随时待命。共享单车企业共派出运维人员33人,摆放、清运赛场周边共享单车2290辆次。网约车平台于散场时提前在赛场周边开启电子围栏,减少“人车混流”的风险。轨道交通在赛事交通服务保障中充分发挥大运量运输优势,入场阶段赛场周边的地铁东四十条站、工人体育场站、团结湖站及东大桥站合计出站2.97万人次,散场阶段合计进站2.08万人次,各线内外环共加开临时列车54列,进站过程站台秩序良好,无突发情况。其中工人体育场地铁站F口与G口在散场阶段进站6300余人次,有效地保障了观赛群众平安便捷的出行需求。工人体育场周边重点道路约22:10恢复正常通行,观赛观众于22:30基本疏散完毕,疏散秩序良好。赛事保障过程中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衔接有序,实现了赛事期间工体周边社会交通运行安全平稳,观赛群众高效有序集散,交通服务保障的各项既定任务顺利完成。
当终场哨响化作星夜下有序离场的人潮,当球迷的笑容与城市的夜色交融,2025中超工体主场首场赛事交通服务保障已然为全年工体重大活动交通服务保障开启了序章。
下一步,市交通委将认真总结保障工作中的成效和不足,从观众需求、运力筹措等维度,采取“一赛一方案”的方式持续探索提升工体交通服务保障质效,满足观赛群众平安、便捷、温馨的交通需求。
(来源:东城运输管理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