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25第十二届跨西伯利亚艺术节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启幕。这座城市不仅是艺术节创始人兼艺术总监瓦季姆·列宾的故乡,更是俄罗斯举足轻重的文化中心之一。该艺术节于2014年创立,现已成为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音乐盛会。3月19日和22日,中国指挥家林大叶携作曲家李劭晟的作品《梦天》亮相艺术节,分别执棒新西伯利亚交响乐团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交响乐团,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形成一条“文化铁路线”
本届艺术节汇聚了来自6个国家的30位杰出独奏家、7支乐团。演出内容丰富多元、异彩纷呈,不仅融合了古典音乐、爵士和当代音乐作品,还囊括了舞蹈、绘画艺术等多种形式。同时,艺术节还推出关于跨西伯利亚艺术节的新电影、展览以及11场大师班。
新西伯利亚交响乐团总监安娜·特列什科娃介绍,2024-2025年音乐季正值俄罗斯指挥家、新西伯利亚交响乐团创始人——阿诺德·卡茨的百年诞辰。卡茨在推动当地古典音乐走向国际舞台、培育本土音乐人才等方面功勋卓著,并为列宾创办艺术节带来了重要灵感。对此,列宾说道,“我们一直敬重且珍视已有的艺术传统,如今,愈发深刻地意识到,其重要性从未像当下这般显著。”
跨西伯利亚艺术节创办十余年来,其演出足迹已遍布俄罗斯众多主要城市,并将来自比利时、美国、英国、奥地利、法国、德国、韩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家汇聚一堂。至今,该艺术节已有超过20万名全球观众参加现场音乐会,200万观众观看过音乐节的流媒体音乐会。回顾一路走来取得的斐然成绩,列宾感慨万千:“过去十余年,艺术节组建了国际化阵容,将新西伯利亚推向国际舞台;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拓展,从新西伯利亚延伸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莫斯科,甚至与美国、日本、奥地利等地相连,形成一条‘文化铁路线’。”此外,艺术节在艺术创新方面也不断突破,不仅融合古典、爵士、芭蕾与当代艺术形式,而且每年都有年轻艺术家崭露头角,新作品得以首演。
中国指挥家林大叶首秀
3月19日,在新西伯利亚国立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与新西伯利亚交响乐团合作带来艺术节首场演出,这也是中国指挥家在跨西伯利亚艺术节的首次亮相。3月22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爱乐乐团的大礼堂,林大叶执棒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交响乐团,带来同套融入巧思匠心的曲目。这两场音乐会的开场曲均为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上半场音乐会上演了中国作曲家李劭晟的作品《梦天》。
作为首次亮相该艺术节的中国指挥,林大叶分享了两场音乐会的选曲思路:“演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对我们意义非凡,因为它在俄罗斯和中国都广为人知,我们也希望借此表达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热爱与敬重;这次特意带来中国作曲家李劭晟的作品,旨在向俄罗斯观众展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李劭晟介绍:“《梦天》是我为无锡交响乐团创作的《飞天》组曲的开篇之作,这是一部以歌颂航天精神为主题的交响套曲,献给中国历代航天人。”在林大叶看来,在艺术节上演这部作品,有着更深一层的文化含义,“山川虽异域,风月却同天。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疆域,但是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
此外,音乐会曲目还包括列宾与阿尔乔姆·齐尔科夫合作演奏乔瓦尼·博泰西尼的《大二重协奏曲》,以及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等交响乐作品。列宾认为,《大二重协奏曲》这首大型小提琴与低音提琴作品,是今年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低音提琴是一种在独奏中极少亮相的乐器,而这部复杂且极具技巧性的作品可以充分展现其独特的音色魅力。”下半场《罗马的松树》落幕之际,经久不息的“Bravo”呐喊与雷鸣般的掌声再度席卷音乐厅,持续长达两分钟。现场中国留学生感慨:“俄罗斯乐迷向来以严苛著称,如此规模的站立致敬实属罕见。”
助推当代新作 拥抱文化交流
本届艺术节将持续至4月12日。秉持历届跨西伯利亚艺术节的传统,艺术节期间,众多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迎来全球首演。如4月3日,尼基塔·科什金专为艺术节创作的《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将由瓦季姆·列宾与吉他演奏家阿尔乔姆·代尔沃耶德世界首演。此前,叶夫谢诺夫、奥尔巴赫、莱科波卢、施尼特凯、古拜杜丽娜、拉斯卡托夫和皮尔特等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也都在艺术节的舞台上完成了世界首演。除了新作品首演,艺术节还通过大师课的形式为音乐教育领域积极贡献力量,为全球年轻音乐家搭建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列宾介绍,今年艺术节特别安排了向俄罗斯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致敬的环节,“她不久前与世长辞,我们为此深感悲痛。因此,在本次艺术节曲目设计中,我们安排了柴科夫斯基的《追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三重奏,以此缅怀我的朋友古拜杜丽娜,恰似一首深情的挽歌。”
列宾认为,“跨西伯利亚”这一名词本身便体现了打破地域界限、促进文化交流的艺术理念。“正如横贯俄罗斯东西、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莫斯科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连接起来一样,我希望艺术节能够将新西伯利亚与世界艺术界联系起来,成为促进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本届艺术节恰逢为期两年的“中俄文化年”的第二年。展望未来,列宾还希望将美食和美酒纳入艺术节范畴,并在艺术节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在他看来,艺术节宛如一座文化桥梁,连通生活与艺术的各个领域,“这样的桥梁不可或缺,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绚丽多彩。”
谷宇飞/文
Aleksandr Ivanov/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