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陈氏:从大槐树到黄河口
2025-04-05 21: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时维清明,风起长河。当芦芽破土于渤海滩涂,当麦苗在故道旁舒展新绿,陈氏子孙自八方归乡,立于利津陈庄祖墓之前,任黄河故道的春风拂去襟前征尘,让血脉深处的记忆漫上心头。此刻的叩拜,是穿越六百年的重逢,是跨越时空的心灵交融。

六百年前,洪武移民。始祖琚、浩、洺兄弟携妻负子,离三晋而赴齐鲁。遥想当年,先人背负的何止是粗陶瓦罐?是晋中平原的月色与乡音,是汾河谷地的春种秋收。然黄沙漫道的迁徙路上,先祖以双足丈量山河,用脊梁撑起一方新天——披荆斩棘开垦荒原为沃土,刈苇编席构筑栖身之所,更将三晋耕读的火种播撒在齐鲁大地。

风霜载道,足下血痕化春草;星月为伴,肩头星火燃黎明。山西洪洞大槐树,泪别故园三千里;鲁北黄河滩涂地,手植桑梓六百年。陈氏一脉,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六百年间,陈氏子孙如星火燎原,自利津故土向四方延展。今逢盛世,族人奋楫。或躬耕陇亩,以稼穑为笔,绘就《齐民要术》新篇;或执卷杏坛,以诗书为犁,深耕《论语》沃壤;或负笈远洋,携《天工开物》之智,融西学东渐之潮;更有将军披坚执锐,立下不世之功,壮家族之威。

续观寰宇,亦有执科研之牛耳者,破封锁如利刃出鞘;亦有秉清廉之政风者,治一方水土以安黎庶;亦有拓商路于四海者,凭诚信经营誉满南北;亦有文坛翘楚,笔墨纵横间尽显家学风骨;更见国际舞台上折冲樽俎,为祖国争光,为家族添彩。此皆因根系大槐,魂牵故土,故能枝展八方而不失本,叶茂千载犹忆深根。

六百年后,今立黄河口,风声如先祖絮语;望断大槐影,新绿似故园叮咛。此刻的祈愿,是古槐根系深扎齐鲁沃土,是黄河浪涛激荡星辰大海。六百年前自山西携来的黍粒,已在渤海畔长成接天穗浪。明朝初年深埋的槐根,正于岁序更迭中萌蘖新枝。

此去经年,愿我陈氏子孙怀揣祖先勇毅追梦的胆魄,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既做传统文化的守堤人,更当未来文明的弄潮儿。承祖宗拓荒之志,纵行万里不忘黄河涛声;继祖辈耕读之风,虽居广厦犹记锄犁之重。一如渤海湾潮汐永恒涨落,守根本而纳百川;更似黄河口沃土日新,拓新境而续华章。

站在祖先墓前,我们心怀敬畏与感恩。今以黄河为墨,渤海为笺,陈氏子孙共书千秋家训。愿我辈血脉如黄河九曲,纵遇险滩亦奔涌向前;愿我辈筋骨似大槐苍干,纵经风霜仍挺立苍穹;愿我辈胸襟若渤海浩渺,纵纳百川亦澄澈如初;愿我辈气节如碱蓬傲雪,纵处荒瘠亦灼灼其华!

伏惟吾祖含笑九泉,佑我族人:心似澄澈秋月,长照故土桑梓;志若凌云之鹄,不负壮丽河山。以血脉为弦,弹奏家族传承的旋律;以家风为谱,吟唱岁月沉淀的诗章。承往圣之遗风,启后世之鸿业,进而弹奏六百年不绝的文明回响!

作者:陈光军


作者: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