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展示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2025-04-07 22:1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3月28日,北京市东城区“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举办。活动以“课程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为主题,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特色,同时也是改革的亮点和难点。”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郭鸿指出,唯有明晰背景、理清概念、理解意义和价值,丰富实践策略,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方案并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

当天,多位来自东城区、海淀区的校长和专家就跨学科学习介绍了各自的实践和探索。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于国子监旁。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毅介绍,学校搭建出“融古通今”的跨学科发现主题课程,学校从历史文化中挖掘创新点,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学科教学。在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让课堂回归真实世界。学生以百年老字号“内联生”为学习线索,以历史的视角了解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同时,聚焦“百年老字号如何赢得年轻人”,完成新闻专栏、专题视频和品牌策划案等作品,让学生在真实的采写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贾贺博表示,学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撬动课程统整,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学习中提升学科素养。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贾贺博说。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校长胡振芳分享了学校大空间育人模式,学校从构建课程场域、塑造课堂场域、拓宽学习场域、融通学科场域、开发实践场域五个角度,为学生打造学习空间的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东城区教科院在推进区域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进行了多样化探索。活动中,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部李春忠老师基于教材探讨跨学科主题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为例,拓宽了跨学科学习思路。针对教师跨学科综合化课程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几位校长、专家表示,为提升教师跨学科题学习的开发和实施能力,鼓励教师实施项目设计、研究型性学习等综合性教学。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造性实施”沙龙研讨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助理研究员齐方萍、汇文中学副校长尚宝山、黑芝麻胡同小学副校长郑颖、府学胡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刘慧琴、东城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闫晓东五位嘉宾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从不同学校实践出发,分享创新经验。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区别于综合实践活动,是链接学科和综合实践的桥梁,是一种新课改要求下和学科紧密结合的综合学习。”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王凯在微讲座中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专有名词不能泛化,区域和学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价值选择,更需要加强跨学科的教研,为教师提供主题库、工具库作为支撑,并且要做好评价,尤其是对应各学科素养目标的评价和相应的任务设计。

(采写:本报记者 赵翩翩 ;学校供图;编辑:王小艾;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