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哪吒2魔童闹海》编写新故事,设计校园美术馆……4月2日,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举办项目式学习阶段成果汇报现场会,18位老师在九个会场进行现场授课、说课,展示学校在项目式学习领域与AI赋能教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的专家到场进行点评指导。
本学期,灯市口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了神话故事续编主题项目式活动,为他们喜欢的《哪吒2魔童闹海》编写新故事。在课堂上,学生们使用AI为角色赋彩,运用AI工具生成文本,结合人物特点,不断丰富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神话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并在文学、艺术与思维上获得了提升。
灯市口小学非常注重发挥“馆校合作”实践育人作用。老师们还充分挖掘学校空间的育人作用,结合学校“十大场馆”的体育文化馆、炫彩美术馆等,开展项目式学习。课间十五分钟,怎么设计和安排?李天雪老师介绍了课间活动与学校体育文化馆相结合的实际运用。陈彤琛老师的项目与学校炫彩美术馆相关,鼓励学生从展品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设置创意等方面进行设计策划,让炫彩美术馆更吸引人。李帆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展了“图书角改造总动员成果展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同学们借鉴各地图书馆和展馆的案例,进行图书角的改造设计。
AI技术如何赋能项目式学习?灯市口小学的师生们进行了探索。李东林老师开展了“何以孔子——探索孔子的智慧”项目活动,同学们了解孔子生平、思想以及在当代的影响,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在了解孔子生平的阶段汇报中,孩子们用多种方式展示孔子的故事,在讨论中理解为什么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孔子。在项目展示中,学生们运用AI工具生成文本、设计PPT、创作艺术作品,还学会了审查AI生成的内容,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字时代必备的信息素养与批判思维。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党总支书记吴健以“AI赋能项目式学习,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经验分享,围绕“洞察项目式学习关键价值,锚定素养教育方向;创新多维度教研,促进教师观念革新;推动AI赋能,构建创新课堂生态”介绍了学校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灯市口小学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涉及了从课间活动的创意设计到微项目的生活化延伸,每一个项目都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探究、协作创新中收获成长的喜悦,以学生主体,激活生命潜能,体现学校‘让生命光芒闪耀’的办学理念。”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淑均说。
(采写:本报记者 赵翩翩;学校供图; 编辑:智雨荷; 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