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家园故事︱书香时光·朗诵中的情景再现
2025-04-10 15: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沉浸于精神的滋养。4月7日,东城区职工大学(东城社区学院)百姓学堂——流动讲堂项目带着馥郁书香走进东直门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书香时光|现代朗诵中的情景再现”的精彩讲座活动,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本次课程特别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客座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影音配音专业客座教授、普通话测试员张志华老师,为大家揭开朗诵艺术的神秘面纱。张老师深耕朗诵教学领域多年,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一开场磁性的声音就迅速吸引了居民们的注意力。

课堂上,张志华老师巧妙地选取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和碑林路人的《写给春天的诗行》作为讲解素材。通过对《春》中细腻的景物描写进行剖析,张老师引导居民们如何在朗诵时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比如,在朗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语句时,张老师强调通过语速的放缓、重音的突出,将那种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听众仿佛能真切感受到春天正缓缓走来。

针对《写给春天的诗行》,张老师着重讲解了如何融入情感,实现情景再现。他指出,这首诗饱含着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朗诵时要把握好情感的节奏,从轻柔的诉说逐渐过渡到热烈的抒情。在张老师的讲解下,居民们深刻体会到,朗诵不仅仅是把文字念出来,更是要在声音中注入情感,让听众身临其境。

讲座中,张老师邀请居民参与互动,每个人尝试朗诵一小段,老师现场指导,通过调整语气、声调、表情,甚至动作,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在朗诵中发声,如何表达感情,如何传递自己的情绪。居民们踊跃参与,纷纷上台朗读,在张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句练习朗诵技巧,不断调整语速、语调、停顿和重音。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现场氛围活泼而又热烈。

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兴奋地说,“以前读文章就是不带感情地干巴巴地念,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朗诵能这么有感染力,感觉自己和作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只有生动的即兴指导,通过一对一地讲解,让学员慢慢地学会用声音来表达远、近、山、水,用声音来体现颜色、味道,“缥缈的”、“静默的”......以及用声音来展现内心的情感。这种“拆盲盒”的形式,让大家非常欣喜,也非常受益。

这场“书香时光|现代朗诵中的情景再现”活动,不仅是一次朗诵技巧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学的深度对话。它让居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宁静的书香天地,感受朗诵艺术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参与居民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次活动也是东城区职业大学社区学院送课进社区的优秀实践项目,未来东直门街道将继续积极拓展资源,引入优秀师资,为辖区居民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文化的种子在地区生根发芽,蓬勃成长。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