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体育》:探讨创新科技与传统体育的结合之道
2025-04-10 16: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由北京大学钱俊伟、蒋广学,通感实验室吴杰等主编的《数字体育》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该书为财政部规划教材。传统体育需要传承和持续创新, 政府、高校和企业正在作出积极努力,《数字体育》基于创新科技与传统体育的结合应际而生。本书分为十二章, 主要介绍了数字体育的定义、发展历程与现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 尤其是对运动员的革命性变革、数字体育本身涵盖的技术领域、未来如何更好地培养数字化人才以及这一行业带给我们的产业化和商业创新机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影响与责任、数字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与区域特色、数字体育在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体育领域新起之秀——深圳新次元公司的数字体育商业发展新模式。

《数字体育》

主编钱俊伟蒋广学吴杰

前 言

数字体育: 人类运动的新纪元——一场科技与运动的壮丽交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全新的交互式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应用与发展。我们即将目睹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科技在体育领域引发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数字体育”的崛起。数字体育是包括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新形态, 是电子竞技、电子游戏等因素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发展, 是时代的产物, 更是体育自身发展的新阶段。它的本质是时代进步的技术变革在体育产业的新表现, 数字化赋能的体育即将在人机交互的创新中创造了一个全新体育新生态。

早在1917年, 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校务后, 就曾大力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包并”, 在很多场合, 蔡元培先生亦把体育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 提倡“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 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仍把体育排在了第一位。2021年3月13日, 国际奥委会一致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改革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5议程》, 议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就是要把数字体育奥林匹克化

2021年8月3日,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年)》提出的“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 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 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等政策, 进一步为数字体育发展带来长期利好。

2022年10月2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以深入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相关部署

2024年3月14日, 北京大学首开先河开设“数字体育”课程和全国高校第二届健康电竞体验营。此外, 还与新次元公司成立赛博运动空间推行“赛博大战”沉浸式体育, 打造除了物理形态的体育馆即全域全时校园新型数字运动空间。

传统体育需要传承和持续创新, 政府、高校和企业正在作出积极努力,《数字体育》基于创新科技与传统体育的结合应际而生。本书分为十二章, 主要介绍了数字体育的定义、发展历程与现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 尤其是对运动员的革命性变革、数字体育本身涵盖的技术领域、未来如何更好地培养数字化人才以及这一行业带给我们的产业化和商业创新机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影响与责任、数字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与区域特色、数字体育在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体育领域新起之秀——深圳新次元公司的数字体育商业发展新模式。

数字体育是一个新产业的生态, 它囊括了体育的理念, 内容形式等, 更包含体育的个人性、大众性与产业性, 也是专业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领域全要素的复合体, 它具有发展性、时代性、历史性的概念, 它的本质特征也是时代性、地域性与主体性的结合。从古典时代, 古希腊罗马到春秋战国到近代体育, 从工业化因素主导, 再到当前信息化、智算化和人工智能化, 一直处于流动变化之中。因此, 数字体育的出现和发展, 应该是体育生态发展出现新形式、 新阶段的核心要素体现, 是从古典到现代到当代的跨时代展现, 也是体育发展的最大变量, 使体育的形式、内容和规则、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原有的地域化提升到虚实结合、人机互动, 突破外界时空限制以及主体身份限制。

为什么数字体育的发展如此迅猛?

其一, 数字技术触及人类的天性, 激发了用户的黏性, 如孩子对数码产品的热爱, 成年人对游戏的沉浸, 数字化、游戏化是对人类天性和本能的唤醒。

其二, 要客观面对新世代数字原住民特征, 无网不活, 虚拟化对于日常的现实的解构和冲击, 要批判的接受和改造, 并赋予其正确的方向和内容, 转危机为机会。

其三, 体育的数字化解构/重塑, 连接/共享, 现实/虚构, 当下/永恒, 这四个维度定义了新的时空、世界、存在、主体, 是人类生活的新形态, 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四, VR、AR、MR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客观上助推了数字体育领域的快速发展, 有利于推动整个现代体育系统的升级迭代。

综上, 数字体育提供了体育的新形式、新内容、 新理念; 数字体育提供了体育的新环境、新空间和新方向; 数字体育提供了参与者的新体验、 新动能和新生活; 数字体育提供了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化的新赛道和新途径; 数字化体育、 体育游戏化都重塑了体育生态, 形成了当代社会传统体育和数字体育多元共存的新格局, 为未来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乃至体育产业领域带来了新质生产力, 可以大大缓解乃至解决全国各个地区体育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数字体育》应运而生, 它如同新纪元的大门, 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体育新时代, 让我们一步步揭开这个新格局的神秘面纱。《数字体育》将带你走进一个科技与运动交织的未来数字体育世界, 突破物理和时间的界限, 充满无限创新和想象力, 让你感受到数字体育带来的无限可能。同时, 它也将为你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数字体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让我们携手共进, 迎接数字体育的新纪元! 让我们用科技的力量为体育插上翅膀, 让运动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精彩! 数字技术开辟体育新赛场, 新产业。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里, 让我们一起书写数字体育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钱俊伟

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户外教育与产业发展、体育教育与管理、数字体育。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国家级子课题、省部级课题负责人。现担任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直属综合高校体协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蒋广学

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网信办主任、党办校办副主任、党办校办第二党支部书记;获评教育部网络育人名师(首批)、中央网信办特约研究员(首批)。近来年在国内相关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本,在学生德育与思政教育、网络安全管理、校务数据治理、教育信息化及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有所建树和涉猎;牵头承担教育部、北京市课题近十项。

吴杰

南开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通感实验室创始人。新次元(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超过15年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和新材料领域的创业、投资、金融及科研经验。在感知交互和运动康复领域拥有3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作者:

北京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