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副校级后备干部集中“充电”
2025-04-10 17: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紧密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启动副校级后备干部培养项目。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历时两年,共计240学时。项目将依据递进式培养原则设计活动内容,通过个体成长规划、个性化指导、专题讲座、入校指导、案例研究、实地考察、领导力测评、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多种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培养课程体系,促进后备干部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

据悉,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前期通过 “基层推荐 + 区级比选 + 组织考察”的三级遴选机制,采用“专业笔试 + 双盲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遴选出来首批学员。学员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学员28岁,15人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生1人。

在启动仪式上,学员们均表示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和努力。“经历了严格的笔试、面试以及综合评价后,很荣幸能够加入大兴区副校级后备干部培养项目。”作为一名青年博士教师,清华附中大兴学校的王斐表示,她将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育理论学习,紧跟教育前沿动态,用创新思维为教学管理注入新活力,积极探索大兴特色教育生态优化路径。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的张强,有着多年一线管理经验,她希望未来能从多方面来进行自我提升:“希望通过培训,让我对学校整体布局的视野、理念更加开阔,培养自己破局攻坚的创新思维,提升将先进理念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有效落地的能力。”

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党校校长刘金戈为学员代表授书,他鼓励学员以书为友,树立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王群会表示,“这批学员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他们将为大兴教育事业注入全新活力。我们通过精选‘领头雁’,树好‘风向标’,锻造‘后备军’,强化人才培养,夯实根基厚度,为教育强区建设赋新能。”王群会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提出殷切期望,他希望学员们能够以学习为基石,持续精进,增强自身底蕴,努力成为既精通教育教学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干部。在工作中,做到以实践为路径,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取新知,在务实笃行中锤炼新本领;以反思为镜鉴,明确角色定位,将自省牢记心间,在见贤思齐中创造新业绩。

启动会上,学员们还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培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鲍传友以《学校成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改进》为题做专题讲座,与学员们一同探讨“好学校的内在规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学校改进的工作框架,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估技术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建设,并详细介绍了 PDCA 循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为学员们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以《迈上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体会》为题,带领学员理解探寻理解《纲要》之法,深挖《纲要》核心精神,追寻教育强国战略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为学员们指明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一直以来,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高度重视干部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培养体系,着力构建“优秀校长、成熟校长、新任校长、青年干部”四级培训体系。为破解干部队伍结构性矛盾,大兴区将后备干部培养纳入到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统筹推进中:在“选”上严抓遴选环节,精准筛选优秀苗子;在“育”上精心设计课程,提供全方位成长路径;在“管”上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培养有序推进;在“用”上大胆启用人才,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通过系统优化“选-育-管-用”全链条,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后备干部梯队,为“新国门”建设和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采写:王小艾 通讯员 赵晓彤;供图:大兴区教委;编辑:苏珊;复审:常悦;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