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服务标准怎么界定?”“意外受伤责任如何划分?”
日前,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朱家坟南区社区组织法律管家团队,前往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一起养老院赔偿纠纷案件的审理,在真实的庭审过程与法官深度释法中解锁法律实践新技能。
随着法槌落下,围绕老年人护理过失、合同违约等矛盾展开的庭审辩论,为旁听席上的法律管家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维权图谱。主审法官在庭审结束后特别开设“法律精讲环节”,结合《民法典》第497条关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犀利地指出养老合同中“老人自行活动受伤不负责”等免责声明的法律风险,更以“证据链思维”破题——“健康报告要像工资条一样定期留存,监控录像不能只存于养老院的硬盘里”等接地气的举证指导,引得众人频频记录。
“每次管家接待日的时候,碰上居民问那该赔多少啊?我心里直打鼓,总怕拿捏不准赔偿标准,现在心里有了一把尺子。”参与活动的法律管家感慨道。通过剖析过错认定、赔偿范围等裁判要点,法律管家们掌握了将法院审判逻辑转化为调解方案的“转化密码”——参照法院裁判标准拟定和解方案。在纠纷初期介入调解,提供更精准的法律预判,让居民无需走上法庭即可获得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矛盾不出社区”。
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实践课”,不仅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走进现实,更以“沉浸式观摩+法官释法”的创新实践开拓了司法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社区声音】
社区党委书记王艳梅:合法权益能得到保证是群众最朴素、最真实的心愿,通过常态化反馈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基层法律需求,构建“预防宣传-专业调解-维权支持”的服务闭环,朱家坟南区社区正借用专业力量为“老有所安”写下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