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心京潮学人联合汕头市海星中心联合举办第五届潮人公益沙龙
2025-04-12 16: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由北京市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京潮学人(北京潮籍学子组织)、汕头市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公益读书交流会,京潮学人发起人谢海山,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代表:李乔、庄灿杰、谢炜、陈湃涌、陈子昂、李逸豪、金周栩等都到场参加。

每年的正月初五或初六,合胜读书会都将举行特别场——公益新春交流会。今年已是第五届。一场以“写好侨文章,讲好潮故事——以兴盛潮文化助力潮经济”为题的分享沙龙在合胜百货举行。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汕头市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

现场氛围热烈本次活动齐聚了一批致力于传播潮文化的优秀人才和行业代表,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谢海山,潮汕方言非遗传承人许友文,青年导演庄灿杰,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流行演唱导师李乔,潮语歌曲创作型歌手谢文榜,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潮汕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活动中他们围绕潮文化在家乡内外的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见解,通过分享各自在推动潮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与努力,畅聊潮文化、潮经济。

许友文老师认为,潮汕这两年能够出圈,正是因为我们的地方文化保护得好,但其实潮汕值得大家去发掘和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目前得到广泛传播的只是很少的部分。“说好普通话,传承潮汕话”,从最基础的做起,坚持在家讲潮汕话,尽可能掌握潮汕话的八个声调,学会用潮汕字典。他用潮汕话现场朗诵《滕王阁序》引起热烈反响。

李乔认为相对于潮汕大锣鼓和英歌舞的火爆出圈,潮汕的音乐在外的知名度还是不够;潮汕音乐内敛,其中融合了很多潮汕人奋斗史,需花时间认识与了解。应该结合现代创作手法进行推广,让潮汕音乐和潮汕方言进学校、入课堂,打好语言和本土文化基础,才能让潮汕的音乐走得更远,更好的传承潮汕文化与特质。

谢文榜作为长期耕耘于潮语方言原创歌曲领域,有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做风台》《来踢桃》《老厝》等,他分享了潮汕歌曲的创作故事以及内容在各平台投放的实用技巧和经验;方言歌曲是语言和旋律的结合,不是文字和旋律的结合。

庄灿杰博士分享说,此前通过做《番客》这个片子以及到各地放映与大家交流中发现,年轻的一代可以赋予传统的在地文化新的意义。创作中,发现正是潮汕文化独特、微小元素的使用,让潮汕电影与众不同。他将继续立足于潮汕文化,用非潮汕人也能懂的文化里进行再创作,以更有意思的方式,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潮汕故事。

谢海山教授在交流会总结,潮汕人有“族群聚集”特征。无论是语言,歌曲,还是影视作品,都是我们传播潮文化的“好载体”,希望大家能有更多互补和合作,多探索多尝试。

在关于潮文化如何带动潮经济的话题上,“把厚重的潮文化转化成福泽于民的经济价值和更广泛的社会人文价值,需要找到文化价值的转化点,要让内容活起来,成为可以互动的空间。在探索中潮文化的传播不断变化,不断发酵,期待更多人加入进来。活动最后,京潮学人发起人谢海山教授邀请现场的京潮学人代表都进行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教师谢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师李逸豪博士都分享个人和京潮学人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陈子昂分享

京潮学人在读学生代表分享。

京潮学人作为在京学习的潮籍学子之家,联络和服务学子们,在广大的在京潮籍前辈们支持下,做好“传帮带”,以公益、联谊、进步、平等、互助为宗旨,也陆续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潮籍教授、各领域学者主动加入。坚持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近期在潮汕地区已经组织多项活动,包括少年强助学公益行动、潮文化公益交流、首届潮籍海归座谈会,支持潮州人才周等活动。


作者:

北京市星光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