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踔厉奋发
北京工业大学
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近日
教育部公布
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
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
学校项目
《“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三馆”矩阵建设
赋能高校“五育并举”创新发展》
入选
2025年度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名单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公布
北京高校网络育人优秀成果评选结果
建筑工程学院成果
《打造“三小促三大、两结合常态化”育人品牌
赋能网络育人新路径》
荣获工作经验类二等奖
校党委宣传部作品
《和燕小北度过BJUTer的一天》
荣获宣传作品类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
高校网络育人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荣获理论研究类三等奖
快和工小V一起
了解获奖项目吧~
“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三馆”矩阵建设
赋能高校“五育并举”创新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北工大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以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为载体,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挖掘平台资源
完善“三馆”矩阵育人载体
一是整合校内场馆资源。目前建成包含党建馆、科技馆、文化馆在内的“三馆”矩阵,下辖“七址”,分别为:党建馆、科技馆、微特电机博物馆、新时代校史展厅、民间美术馆、视觉艺术馆、双奥馆。二是场馆一体化建设。完成场馆一体化标识设计、宣传册设计制作、化专题网站和网页端、手机端预约系统搭建、测试。三是场馆数字化建设。党建馆VR设备,可以体验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延安等10个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科技馆拥有沉浸式大屏、百变屏、画屏等数字设备以及具有互动功能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物模型;双奥馆互动屏幕可以展示志愿者幕后故事、虚拟互动打羽毛球等功能等,各个馆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增强馆内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不断拓展育人载体,立体生动的讲好学校故事,做好育人工作。
整合校内外师资队伍
构建“三馆”矩阵的课程体系
一是课程进“三馆”。以“三馆”矩阵助力“五育并举”,由宣传部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馆共同配合,推进“教师-教室-教材”建设及“三馆”课程教学安排。共计4门思政课、11门专业课开进“三馆”。二是依托“三馆”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全覆盖7700余人的知校爱校教育。三是开展多样的现场教学参观。组织汇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生态文明研究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名师、一线组工干部,成立授课组,开设实训课程16门。
调动师生积极性
打造“三馆”矩阵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教师教研团队。主要由马院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3个教研室专任教师组成。同时遴选师德名师,建立专家库,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二是建立博物馆讲解队伍。目前“三馆”讲解员队伍由学生党员先锋社、校史讲解团、校园广播台、招募志愿者和各馆工作人员组成,科技馆引进的智能讲解机器人也已投入使用。
汇聚优质资源
拓展社会实践育人“大体系”
一是推动“三馆”育人实践延展延伸,主动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实现校内外大思政育人有效衔接。充分利用首都实践资源丰富学校育人场域,以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大国首都”校级思政课、“三馆”矩阵实践育人品牌与北京市资源接轨。利用市级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展览展陈。开展校地交流,不断丰富学校“三馆”矩阵社会化运用,开放“三馆”矩阵参观见学,打造“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二是与学工部、招生办公室等部门联动,拓展“红色1+1”共建活动资源,以“三馆”为依托开展校地协同,建设大中小贯通育人链。三是参与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区校共建实践基地,深刻感悟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
党建馆
科技馆
新时代校史展厅
双奥馆
微特电机博物馆
民间美术馆
视觉艺术馆
再和工小V一起了解
获得2024年北京高校网络育人优秀成果的
项目及作品吧~
打造“三小促三大、两结合常态化”
育人品牌赋能网络育人新路径
长期以来,建筑工程学院以数智化赋能思政引领和社会实践,依托探寻桃“源”实践团等常态化的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加入实践视频创作及宣推,构建“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线上+线下”工作站服务机制,尝试将社会实践网络育人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从“小行动”推动“大变化”、从“小课堂”走向“大讲堂”、从“小切口”展现“大担当”,打造网络育人与实践育人同频共振新常态,着力打造“三小促三大、两结合常态化”网络育人品牌,累计受益学生3万余人次,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网络育人新方式。
和燕小北一起度过
BJUTer的一天
作品以北京工业大学吉祥物“燕小北”的形象贯穿始终,巧妙地将校园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主人公与燕小北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北工大学子朝气蓬勃、奋斗不止的青春风采。自发布以来,全网浏览量达20万。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的
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个性化的内容生成特性以及高效的交互设计,为高校网络育人环境的构建与优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成为推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迈向新高度的关键力量,能够在拓展网络育人载体、丰富网络育人资源、描绘网络育人对象、革新网络育人范式方面赋能网络育人。但仍存在信息茧房挑战下增加高校网络育人难度、信息失真问题下消解高校网络育人效度、不良思潮影响下降低高校网络育人温度等现实挑战。要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优化路径,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打造高校人工智能平台,营造立体网络育人格局,强化多方主体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