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街道“红色直播间”开播!看老街坊们在忆往昔中话“明天”→
2025-04-16 13: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4月14日,由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指导,酒仙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推出第19期红色直播间“街坊守望话峥嵘 旧城涅槃筑新桥”,通过“百姓宣讲”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酒仙桥老街坊们的故事。本期直播吸引了近221万人次在线观看!

本次节目由街道综合办公室年轻干部赵婉晴主持,并邀请四位历经旧改一批次,已搬入新居的老街坊做客直播间,通过畅谈酒仙桥电子工业历史,分享搬进新家的喜悦,以老物件寄托“老家酒仙桥”的情感,展望酒仙桥地区的发展变迁,用朴素的言语讲述家园的蜕变与新生。

忆往昔 在敢为人先中匠心筑梦

今年67岁的王薛芳作为土生土长的酒仙桥人,带着对“老家酒仙桥”的浓浓情愫,回忆起酒仙桥地区辉煌发展的峥嵘岁月。

谈到曾经的酒仙桥在电子工业领域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王薛芳的言语中透露出无比的自豪。她表示,从774厂的电子管到黑庄户的月季香,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初心。一代代酒仙桥人用初心与激情传承着地区建设的光荣与梦想。

看今朝 在欢声笑语中迎新生

今年75岁的罗桂林和73岁的曹懿回忆着在老街坊居住时的浓浓邻里情,畅聊着搬进新家的幸福新生活,也鼓励更多的街坊们携手同行,共同为地区城市更新做贡献。

从曾经的“筒子楼”搬到了如今的大房子,变化的是住所,不变的是热爱老家的初心。告别了旧居的局促与拥挤,如今,搬入宽敞的新家,让老街坊们更加“热情待客”。两位老人也希望更多老街坊搬进大房子,大家相约新居,续写浓浓邻里情。

话发展 在乡愁记忆中书写未来

在酒仙桥生活了40余年的宋菊茹,以老物件、家门口的大槐树为情感寄托,祝愿“老家酒仙桥”的发展蒸蒸日上。

从老房子搬到新家时,宋菊茹带走了日常使用的砸蒜缸与和面盆。她谈到,有些老物件放在家里,用起来顺手,如同“老朋友”,有些老物件则如同“老街坊”,在生活中陪伴着自己,成为一份“寄托”。“希望酒仙桥能在城市更新中越变越好。”宋菊茹说道。

镌刻历史,书写未来。在本次红色直播间现场,到场嘉宾用笔触代替语言,带来了写有“老家酒仙桥”的书法卷轴,并写下寄语。

此外,现场还摆放了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每一个“老物件”都承载着酒仙桥的历史,记录着这一方的变迁,后续这些“老物件”将保存于酒仙桥博物馆。也希望更多的老街坊积极捐赠,一起留下那份岁月的美好,让我们翻越时间的褶皱,一起见证酒仙桥地区的发展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时代激荡下的酒仙桥,正在变迁中拥抱变革与更新,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织里,街道以“三群工作法”为牵引,在改善民生的“稳稳幸福”里找到最大公约数,在百姓期望中描绘党群同心的“同心圆”。如今的酒仙桥,正以涅槃姿态蜕变新生,为构筑“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篇章中贡献着酒仙桥力量。

“为‘老家酒仙桥’点赞”“祝愿酒仙桥旧城涅槃,越来越好”“邻里情,情意重,街坊搬家情意不减”……嘉宾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网络观众的持续点赞,引起了地区居民的深深共鸣,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直播节目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各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纷纷自行观看,为老街坊们点赞打Call!

久爱新颜

党的恩情世代传,峥嵘涅槃久久爱。

老酒醇香暖心房 ,水仙花开新生来。

架桥走进新时代,街坊邻居乐开怀。

——离退休老干部感想

△ 本次直播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红色直播间”是酒仙桥街道建设网络党建阵地、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网络社会治理阵地的一次创新实践,是“互联网+党建”的一次有力创新。街道自打造红色直播间品牌以来,至今已举办19期,收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同时,被评为2018年北京市社会领域优秀党建活动品牌,2019年朝阳区十大优秀党建品牌,受到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认可肯定,入选2023年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得到了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

“红色直播间”打造一期一主题,聚焦地区发展的重点工作、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等,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百姓宣讲”“理论宣讲”等形式,实现政府与群众的零距离互动,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酒仙桥街道将继续在“久爱新桥”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以“直播+党建”形式,让“红色流量”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激活地区发展新引擎,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朝阳酒仙桥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