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一部饱含领袖情怀的‘嘱托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写给我们所有的、每一位青年的邀请函。手握炽热的‘邀请函’,心怀温暖的‘嘱托书’,让我们一道,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诗篇,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2022级心理学部的孙梓耀等九位大学生的阅读分享,拉开了2025年“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的序幕。
4月15日下午,首都大学生青春读书会暨“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首场读书会主题为“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齐聚一堂,就《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及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等读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阅读感悟。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龙瑞霖对书中提到的“自找苦吃”精神印象深刻,在其看来,“自找苦吃”并非胡乱吃苦、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目标、明确方向、主动作为、守正创新。他表示,大学生们要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学生工作中锤炼服务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像总书记期待的那样,既多读‘有字之书’,更善读‘无字之书’,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回应时代召唤。”龙瑞霖说。
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宇蕾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大家可以用它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思考世界。”她鼓励学生们在学习阶段要把握青春时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不仅照亮自己,更能照亮身边人和他人。学生们要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文化名家进校园”的开篇,首场活动特别邀请了原文化部部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他与来自首都59所高校的四百余名师生代表分享了“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91岁高龄的王蒙精神矍铄,言辞幽默,言谈间引经据典、吟咏诗句,讲述了文学给世人带来的美好。王蒙表示:“我们读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在读一个作者。语言的力量、灵魂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创造性的力量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演讲中,王蒙用日语、俄语、英语交流,还吟咏了一段乌兹别克语的诗歌。他表示,自己毕生都在学习,也向大学生们强调一定要学习。“文学推动我们去学习。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学习,学习获得的快乐永远有精神力量。”
据悉,“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是市委教育工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相关要求,联合新京报社举办的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今年还将陆续邀请毕淑敏、马未都、阿乙、乔叶等文化名家走进校园带领学生读书,为广大学生提供与文化名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
(采写:本报记者 王小艾;供图:孙志浩 李木易;编辑:张广林;复审:郝彬;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