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弃信 帮同事贷款反被坑
2025-04-17 13:4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本报讯 在人际交往和经济活动中,诚信一旦缺失,往往引发诸多问题。不久前,西城区人民法院曾审理的一起案件,就深刻展现了违反诚信原则带来的严重后果。

戴某与唐某曾是同事,唐某称家人生病急需大额资金,请求戴某帮忙贷款。戴某出于信任,与唐某一同前往贷款中介公司。因唐某贷款申请未获银行审批,戴某便以自己名义贷款63万元转借给唐某,双方签订《借款协议》,约定还款事项。

成功贷款后,戴某支付10万元服务费,自留1万元“辛苦费”,将52万元转给唐某。唐某承诺自行偿还银行贷款,可仅还了一期便没了下文。原来,唐某借款并非用于家人治病,而是投入赌博,还明确表示无力偿还。唐某此举严重违背诚信,欺骗了戴某的信任,将他人的善意置于不顾。

戴某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要求唐某偿还63万元本金及12万余元利息。唐某却不认可,只收到52万元,且已还款3.5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两人行为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根据转账记录和事实认定,唐某应返还戴某52万元借款及10万元垫付中介费。戴某主张的1.5万元好处费因法律禁止未获认可,被视为还款。另外,戴某已还的2.5万余元银行利息,唐某也应负担。最终,法院判令唐某偿还戴某58.5万元本金及2.5万元损失。

此案中,唐某为满足一己私欲,用虚假理由骗取贷款用于赌博,是对诚信的践踏。而戴某虽出于帮忙初衷,但自留“辛苦费”也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双方行为警示众人,在经济往来中,只有坚守诚信,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来源:北京西城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